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一届学术节 > 教师教学特色展示
南模中学方力 高中语文《西厢记 长亭送别》
相关报道:首届学术节特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日前举行

方力老师语文教学特色

一、 教学视野开阔,内容厚重扎实,思想活跃深刻,讲析深入浅出。

课堂教学内容厚重扎实,面广量大,广博而不杂乱,丰富而重点突出。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能旁征博引、多方举证,帮助学生举三得一;又能抓住关键、总结规律,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教学时能够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深层意蕴,并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举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深入浅出地阐明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上放得开,收得拢;挖得深,跳得出;既视野开阔,又深入浅出。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精心指导的统一,问题意识创造精神的培养和注重双基训练的统一,智商开发和情商培育的统一。

从事语文教育三十多年,创设并惯常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定向—自学—质疑—交流—训练—评估的教学形式”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体现了对语文教学宏观的把握,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养成习惯,更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注重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强烈的求知欲,更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思考研究;注重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视培养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的坚韧的意志;注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更重视鼓励学生合作分享;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商,更重视培育学生的情商。

三、 教学语言丰富,生动流畅,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课堂教学十分重视语言的表达效果。注意运用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酿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叙事井然有序,析理逻辑分明,抒情淋漓酣畅;注重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之以趣,或生动活泼,或诙谐机智,或激情洋溢,从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

教案

《西厢记·长亭送别》教学简案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方力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实甫和《西厢记》的思想及艺术成就;进一步熟悉元杂剧的形式特点。

2、了解《长亭送别》的抒情艺术,领略作品曲词的语言特色;理解和评价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赏析意境,品味语言,评价人物形象。

2、难点:客观、准确地把握、评价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交流分享,采用“定向——自学——质疑——交流——训练——评估”的教学策略。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1、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疏通课文;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元杂剧的形式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阅读“材料一”(介绍王实甫和《西厢记》基本情况、杂剧知识、《西厢记》故事梗

概),初步了解王实甫和《西厢记》的思想艺术成就。

4、结合课文,阅读“材料二”(教参关于《长亭送别》的课文分析),进一步了解《长亭送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结合课文,研读“材料三”(1《情景交融——读<西厢记·长亭送别>随感》;2《长亭送别>中的戏剧冲突》),较为深入地体会、赏析作品优美的意境,感受、品味作品语言魅力,领略作者高超的抒情艺术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并能对作品作出初步的评价。

6、作业

①从课文中选择三支曲子,用现代汉语描述其内容。(要求:1.从《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中任选两支,再从课文其它16支曲子中选择一支,进行描述。2.根据曲词内容(或意境)展开想象,每则不少于150字。)

②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崔莺莺、张生、老夫人的思想性格。

③就自己在自学过程中的困惑和思考,每人提三到五个问题。(可从与课文相关的方方面面提出问题:诸如对课文字、词、句的解释,对元杂剧体制特点的了解、对曲词意象、意境的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对所印发的自学材料的看法,以及作品题材的渊源、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等等。)

第二课时

1、简介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是中国十四世纪伟大的戏剧家。代表作《西厢记》被尊之为杂剧中的“大道”、“曲中《春秋》”。仲明评之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人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西厢记》在戏剧史上有极高地位的原因:①故事好。②人物形象丰满。③高超的语言艺术。

3、《西厢记》剧曲文辞优美,宾白妙趣横生,朱权称之为“花间美人”,曹雪芹称之为“词句警人,满口余香”。

4、赏析曲词的意境,品味语言的魅力,领略王实甫丰富的抒情艺术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作品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5、提问:《长亭送别》这折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它在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6、首先赏析“赴长亭途中”的三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请学生读读曲词,讲讲曲词意思,简析表现手法,谈谈审美感受。。

7、归纳语言特色:

①描摹意象,酿造意境,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景抒情,叙事绘人。

③提炼民间方言口语,化俗为雅,传神达意。

8、补充赏析《小梁州》、《一煞》、《收尾》。

补充比较赏析:《窦娥冤端正好》和《西厢记端正好》

《窦娥冤滚绣球》和《西厢记叨叨令》

请学生读读曲词,讲讲曲词意思,简析表现手法,谈谈审美感受。

归纳语言特色:

④语言富于个性化,动作化。

⑤化用前人诗词精华和典故,婉美典雅,凝练含蓄。

9、以对联的形式总结语言特色。

①上联:华美如诗词,典雅精工而不造作雕琢,文采璀璨;

下联:明白似家常,鲜活灵动而不粗糙俗滥,本色当行。

②上联:藻饰崇文采,绮丽温婉,如花间美人,严妆浓抹,风华绝代;

下联:白描尚本色,清新活泼,似乡野佳丽,乱服素面,淡韵天然。

横批:两幅笔墨,相映生辉

10、评价人物形象。

①请学生概括崔莺莺、张生、老夫人的思想性格。

②教师点评、分析。

关键词:政治评价、道德评价、历史评价、美学评价

科举和功名利禄 礼教和门第观念 天理和人欲

11、就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自由讨论,教师答疑。

12、训练。

①从课文中任选两支曲子,根据其意境展开想象,改写成现代诗歌。

②从语言特色、抒情艺术的角度,赏析《西厢记听琴》,1000字左右。

【ppt下载】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