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前动态 > 学习活动(2-4岁)
托小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研讨交流之三:追随幼儿发展 有效调整教学

——对音乐活动《小兔》教学过程调整的反思

 

“二期课改”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去追随并推动幼儿的发展。行走在孩子们的发展轨迹上,我们就会愈加平视孩子、贴近孩子,在孩子的背后默默地推动着、支持着、跟随着。下面我就结合本次活动《小兔》为例来谈谈我对小年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感悟与理解。

l  教学设计——基于幼儿的发展状况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秉持追随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尝试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实际发展水平和当前发展需求出发,适时、适切调整活动的挑战点、重点难点、环节设计等,寻求孩子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从而实现活动目标的达成,为孩子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月份的时候,孩子们刚刚进入小班下学期,此时他们对小兔的外形特征、喜欢吃的食物等认知经验基本已了解,而且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喜欢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基于此我把活动目标定为在“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歌曲,初步学唱歌曲;喜欢扮演小动物,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这一层面。歌曲中的“小兔”形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动物之一,以“小兔”来贯穿活动始终,既调动了幼儿对小兔原有经验的认知,同时设计了让孩子们在小兔的三餐中对歌曲有了反复的理解和感知。

时间从初春走到初夏,进入6月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小兔的认知经验已经相当熟知,无需老师再进行小结归纳;同时在开展狼和小兔的追逐游戏中也都能遵守游戏规则;而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也非常乐于尝试各种模仿动作。基于孩子们的这些发展状况,3月时所设计的活动目标显然已经滞后于孩子们的发展,故重新将活动目标调整为“熟悉歌曲旋律,尝试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初步学习根据音乐信号游戏,遵守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又加入了“凶猛动物”的音乐形象,使歌曲可以有动物角色的替换、动物喜欢吃的食物的替换。活动重点转移到了有规则的音乐游戏层面。

l  有效回应——基于互动时幼儿的状态

我们能够预设活动的目标、活动的环节,但是我们却无法天衣无缝地预设好孩子们的回应。意大利的瑞吉欧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的确,孩子们的想法是千变万化的,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是与众不同的,在活动的进程中,他们会冒出一连串的问题,此时此刻,我们应紧随孩子们的思维,让抛来的球在师生对话中、自主探究中、寻找到答案,在引导、协助、支持中持续推进孩子的发展。

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一课三研,就针对活动中的游戏环节在3次教研中,我也是颇有感慨。

第一次教研时的游戏环节,是我自己弹奏歌曲旋律,考虑到就像日常活动一样,所以从头到尾尽量想自己完成。但是孩子们没有了老师的带领,在游戏中变得不知所措:既没有了歌声、也不知道如何来进行游戏,场面较为混乱。这一案例给我的感悟是:小年龄孩子的游戏是需要由老师带领的。

第二次教研的游戏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了所要扮演的动物形象,但是在游戏进行时,老狼只顾着“追、捉”,而小兔只顾着“逃”,全然把歌曲、音乐信号、游戏规则抛在了脑后,然而孩子们的情绪是高涨的。感悟:在游戏中教师需要满足幼儿的情感,顺应幼儿游戏的情绪,在满足和顺应中提出游戏要求,即引导幼儿会角色扮演,并尝试听音乐信号进行游戏,会遵守游戏规则。在顺应中提高幼儿音乐游戏的水平。

第三次教研时,因为借班的班级是女孩子多于男孩子,而且这天偏巧男孩子又来得很少,因此是清一色的女孩子参加了本次活动。到了游戏部分,她们谁都不愿意扮演凶猛的动物,但是又都渴望能够进行游戏,于是我灵机一动引导孩子们去邀请现场的教研组老师来扮演,扮演小兔的妹妹朋友们跟着我这个兔妈妈和“老狼”展开了“斗争”。但是由于客人老师是即兴参与,不太清楚我的教学意图,游戏的过程是进行下来,但是教学的意图没有达到,孩子们玩得也不够尽兴。我的感悟:在游戏化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明确游戏化表象后老师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经过这几个月来对活动的不断反思、研讨、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研讨、再调整的过程,不仅让我对小年龄幼儿的音乐活动有所感悟,同时还对如何追随推动孩子的发展需求也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追随”两字看似抽象,却能凸现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倘若把孩子的成长轨迹比喻成一艘行驶的“小船”,那么教师就是推动“小船”前进的河流,河的流向将关系“小船”行驶的方向,推动的方向要考虑幼儿是否有所发展;河的波浪起伏将推动“小船”的前进速度,推动的力度要考虑幼儿是否能够承受。

 “小船”需要我们“推波助澜”般的推进航行;需我们“破釜沉舟”般的坚定支持;需要我们“顺水推舟”般的顺势行进。教育应追随、推动幼儿的发展,让我们带着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适当的帮助、适时的引导、适切的关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