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家庭教育指导 > 经验分享
架构家校之桥 形成合力教育

  我校自92年开办以来,始终重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家庭教育功效开发工作归口于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范畴。多年来,我们尝试了多种形式的沟通,展开共享为主要形式的教育信息、教育动态、教育经验等引领家校合作的活动,在互动互补中调整和统一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使家长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之一,从而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逐步成为了有一定声誉的学校。
  在实践中,我们初步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 健全的“家校”组织管理,保障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校的“家校”工作由校长挂帅,德育教导具体负责,德育领导小组协同负责、各班班主任配合协作。健全的组织管理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奠定了组织上的保障,人员上和经费方面等保证,确保“家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我们建立了家委会的管理系统,从另一侧面保障“家校”工作的实施。
二、 多渠道的“家校”沟通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效。
(一)以《家校之桥》为平台创设家长主动参与的氛围。
  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我们认为,因为家长本是教育中的主体力量之一,只有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使教育的附加值得到不断地增值。
  因此,我们构建了我们园南小学的教育模式。我们在以往家校联系的基础上,创办《家校之桥》,依托这个载体,传达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征求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增强彼此的了解,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展开“争论”,最后博采众长,统一步调。这一切,使家长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工作,成为影响学生全方位行为的工具和改变学生全方位行为的杠杆。
  此外,我们专门拨款在校门口设立“家校之桥”的宣传橱窗,及时公布学校的教育动态、信息,展示学生作品。由于及时性展示,快速反馈,不仅拓展了教育的空间,让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导向和活动,还鼓励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由于我们的“家校之桥”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的赤诚,构成了教师与家长的同步期望,也深受家长的欢迎。有家长说:“感谢学校让我们知道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把孩子教育得更好。”为此,我们还加大橱窗容量,扩充了新的橱窗。
  在整个家庭教育的系列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开辟了多元化的沟通形式。一是让家长介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聘请家长做我们鹰假日小队的辅导员、课题研究的指导者,开展亲子联谊活动,开放教学活动;二是开拓交流形式的渠道,如:建立书面、网络等各种联系方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家校沟通时,都充分考虑孩子发展目标,围绕目标,通过实观和务虚,与家长形成共识,达到同步教育。
  因时因地制宜,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技巧,促使了家校教育合力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发家长教育功能,以求共同发展。
  在法律上,处在监护人位置的家长,不仅要抚养、保护子女,更应是负担教育孩子的引路人和管理者。我们除了发挥常规操作上家长的教育作用,通过家庭教育力量调查、分析,与家长协商沟通,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多视角、多难度地对孩子实施培养。
  在实施中,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能力在家长的包办下,很难得到提高,因而,我们特别将孩子自主意识教育列入探讨中,提出了“完善家庭教育,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案。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有了以下突破:
  1、 开发了家长的指导功能。孩子的要求使许多家长担任起了校外辅导员,他们用自己的特长组织、指导孩子摄影、摄像、书法、编织、插花、泥塑,带领孩子们参观、访问,还参与孩子同学间的“串门”联谊活动,形成了家长间配合教育的联络网,为孩子拓宽了学习的时空。
  2、 形成了对家长的督察功能。学生自主意识的加强,形成了许多孩子对家长的监督,促进改善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3、 推动了家长主动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以往许多家长是被动地与学校联系。老师上门家访或许还有些激励,但在电话联系或被请到学校时,“希望”就占了绝对的比例,大致是教育和教训孩子的补救措施了。在实施“共同提高方案”后,家长在与其他家长、孩子间交往的活动中,自己发现了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不足和特长,这样便促进了家长的教育观的更新,开始了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与孩子的教师和同学家长共同探讨教育目的和方法。
  家庭教育在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层面中,具有许多无法比拟的作用,在以往只是充分展示了“养”的功能,而现在我们强调了“教育”的功能,为学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整合资源构建社会力量的教育功能
  社区和家庭教育功能开发,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推动了学校教育向综合性、开放式发展,为学生的提高提供了更广泛支持。然而,如果从另一层面观察分析,就能发现在社区和家庭教育中还存在许多“盲区”,这看似与许多非职业教育者在教育方式和思考层面上的不足有关,但实际上也与作为教育主力军的学校,在宣传、介绍、引导等方面的支持不够。因而,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携手共同开发教育功能上。
  在具体实际操作上,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实施携手开发:
1、 建立“对话”机制。
  我们保持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经常性联系,与他们达成共识,进行积极的配合教育。
  (1) 加强常规联络,如家长会、家访,到社区拜访,接待社区工作人员等。
  (2) 创设宣传、交流媒体。学校通过“家校之桥”传递教育信息、教育观念,为学生校外学习成果和表现行为作宣传。
  (3) 加强相互监督。我们利用学生社区反馈表,及时了解学生在社区的表现,及时配合教育和表彰。
2、 构成协同管理机制
  学生与按居住区域编成的班级同学,在街道社区和家长的组织下,在家庭、社区中进行各种活动。学校定人定时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协助组织管理,使这些活动的作用受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学校教师的参与,也使学校及时了解了学生在社区的好人好事,能及时地组织宣传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如今,许多支护绿队、宣传队、板报队,在逐步成长起来。
  多种教育力量的协作配合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认识,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发展。
三、严谨的“家校”专题研究。
  我校在历年家庭教育与指导的基础上,总结并开展了“创设家长主动参与的氛围,实施素质教育”、“家教人群观”、“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等研究工作,2006年又在此基础上,申报确立了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家庭中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及其指导研究”。
  “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我们将着重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教授孩子适当学习方法的个案、经验,寻找其指导规律,促进学校教育指导工作。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教师层面的调查,初步形成各年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目标序列,正通过分年级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指导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通过专题研究,我校“家校”工作由实践经验逐步上升到了理论研究。
                                                                                  

 

左图:商校长在回答市专家提问                  右图:德育教导在汇报学校基地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徐荣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