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知荣辱、明礼仪、强素质、扬传统”活动介绍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纪念端午节、庆儿童节活动设计

背景分析

根据沪教委德(200520号文件关于印发《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在初中阶段,了解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的要求。我校设计了一档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结合;荣辱观与讲礼仪结合;端午节与儿童节结合的活动。

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领域。加强课外活动建设,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抓手和载体,也是使学生体验和践行民族精神的良好渠道。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重视开展节庆教育,结合学校进行的“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体教育,以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学生们自己的儿童节为时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和谐相处。

德育处、团队、年级组和班级共同设计了“知荣辱、明礼仪、强素质、扬传统”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校外活动主要由一名教师带领十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在七宝古镇举行的上海市中学生纪念端午活动;校内活动由游园会、知识竞猜比赛和主题班会。旨在通过节庆活动和仪式教育,使学生在其中长见识、砺精神、明志向。

组织形式

学校德育部门负责策划,召集了团队、科艺体卫、工会和校办的主要老师开活动协调会议,共同商量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意见统一后,活动方案随之出台,校内活动由学校组织的游园会、年级的知识竞猜比赛和班级的主题班会三大版块组成。每个版块均有主要负责老师,游园会由工会和科艺体卫承担、年级知识竞猜赛由团队和年级组长负责发挥学生的作用、班会的召开由班主任和班委负责。学校为此活动专门在行政会议上讨论,游园会的几项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安全问题如何。在各大版块各负责人员的会议和全校教工会上,德育部门通过电脑演示,使大家了解此次活动的时间、内容、教室安排、负责老师,大家的任务。

此外,学校专门邀请共建单位的武警战士来校共同参加学生的活动,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实施策略

1、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

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果可以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然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主体的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这一“欣赏”过程中得以统一。根据《指导纲要》规定,学校在设计民族精神教育相关活动时,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选择,大力改进活动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我们运用自主选择活动的菜单模式,策划以游园会为第一版块活动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竞猜方式上我们增设了台上、台下的生生互动,提高了台下学生的关注度,并抽取各年级、班级的学号,请学生到主会场参加问答,或亲临现场观看。使学生热情高涨,希望自己成为幸运的观众,以便近距离的参与活动。

2、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让生活本身而不是远离生活的东西成为教育的手段,就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切入并丰富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而生活本身的教育最有力量,道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应当实现生活化。因为只有在生活化了的德育内容中我们才可能发现道德智慧,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自由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等等,建立真正的道德理性。这样也能将德育的学习推进到所有的生活领域,实际上也为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道德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组织、营造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的生活世界, 努力使道德教育的内容呈现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

身边无小事,事事教育人。每天每时每刻,我们身边都发生着一些充满道德内涵的事,这些都是开展道德教育的契机。端午节作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使学生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有利于陶冶道德情操。同时,我校充分开发可以利用的校外基地,将社会与个人有机地融合。运用共建单位这一丰富的德育资源,无论是从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还是从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利用。邀请武警战士们参加学生们的活动,便是基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接触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战士们在参加游园会、大型集会和加入班会联谊活动时形象,获得对遵守规则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同时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或者恰到好处地停留在某一个位置,创造出留有教育空白残缺美。因此,自主活动结果体现的是创新与开放,强调的是学生道德发展过程的自主建构。这样,从点滴做起,使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世界中成就其主体人格。

实施效果

1、根据对加大民族精神教育的经费投入,尤其对于影响深远、成效显著的教育形式要给予专门投入的规定,及这次活动又与儿童节共庆。德育部门专门向校长室提交书面活动经费申请,得到学校的全力支持(几乎能保证参加活动,就有纪念品),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活动结束后,统计的参与游园会学生占全校的86%

2、在策划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中,还要力求结合学校特色。在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中,我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德育特色。发挥不同类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族精神教育优势,开发和利用,拓展和发掘其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方面的功能。邀请共建单位的武警战士来校共同参加学生的活动,在学生带领战士们逐一参加游园会时,也发挥了学校礼仪教育在和谐人文环境构建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众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战士们在参加游园会、竞猜和班会时,处处展示了军人优良的军风纪,使学生主持多次提到战士们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大家学习的楷模。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有关知识,陶冶了身心,能力得到了锻炼。

分析、反思

1、民族精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民族品质的集中体现。从功能上来看,民族精神首先体现为一个民族的凝聚能力,从价值上来看,民族精神体现为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的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满足于模仿他人,而缺乏民族气节,失去创新的能力。在上海的发展中,即使从技术创新上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依靠民族精神的作用。

民族精神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发掘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下实现教育目的。

2、德育追求“无痕化”,实践体验“零距离”。通过学生的道德践行,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在“二期课改”中落实《纲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落实中,德育要不贴标签、不违反教学规律,不降低学科教育的质量。为此,我校积极探索与两个《纲要》的整合点,力求于无形、无痕中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能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精神,增进民族情怀,激发爱国情绪,使德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在校园文化中沉淀,在课外活动中传承”。话端午系列活动,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思想的平台,也体现了我校“培养良好品德会学习学生”的办学理念。在传统节庆日展开民俗教育。挖掘学生的潜力与节庆“财富”,从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着手,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开展传统民俗节庆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与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节日亲密接触中完善人格,增强文化认同感。在第一版块的操场游园会活动中,开展艺术类“书楚辞 画屈原”的绘画书法、劳技类的“棕叶飘香话端午”包粽子和制作端午节专题电脑小报、体育类的粽子球比赛、灯谜类有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端午礼仪的知识、义卖类有学生现场书画作品、助听器、书籍及学生自己闲置的八成新的文具低价出让等。这是一档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名俗文化传统,贯彻《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古老的节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精华代代流传,使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热爱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文类节目。

4、开展两纲教育,决不是德育工作又要搞什么新花样,翻什么新花头,而是在对以前德育内容进行新的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开展的更有针对性的、层次更高的德育工作。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重起炉灶、另搞一套。相反,我们应充分汲取以往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与学校原有的德育特色紧密结合,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