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上师大一附小

我们的上海   我们的梦想

——上师大一附小主体性德育活动案例

                                                          

活动背景: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精神,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我校将整合德育资源,寻求鲜活的德育内容作为学校德育的切入口,利用学生身边的德育资源,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学科与教育基地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沟通,逐步形成切实有效的主体性德育特色。

小学新教材《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的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要求学生了解上海的历史、上海多彩的文化、旧上海、新上海的名人榜、上海地名的由来及其地理位置和地图、弄堂游戏、上海的发展。作为一名上海小公民要了解自己出生、成长、生活的城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资料,通过自主活动,探访基地等形式,了解上海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以及上海海派文化的贡献,探究挖掘上海城市精神的实质。在活动中感受海纳百川,宽容待人的城市精神;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学习意;引导他们将爱上海的激情转化为内在动力,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进步。

 

操作流程:

第一阶段:上海万花筒—— 自主学习、收集、查找的相关料资

结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的学习目标,学生进行了分组调查学习。由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择调查内容。教师根据《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的学习目标确立了“上海独特海派文化”、“新、旧上海的名人榜”、“上海地名的由来及其地理位置和地图”、“儿时游戏——弄堂游戏”、“上海的方言”、“上海的变化”等调查题目调查前,各组进行讨论,确定调查提纲,按兴趣、能力和所能涉及到的领域,分工合作,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然后付诸行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在社区里采访孤寡老人、邻居访谈自己的长辈了解上海变化的小故事;孩子们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文字、图片等资料下载;孩子们到图书馆、书店查找有关书籍,收集有关的文字记录;孩子们收集家中实物,找来了老电影、老照片等呈现。

第二阶段:小眼看上海——考察上海的发展现状。

在第一阶段孩子们通过书本中、影像资料等初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风貌及发展变化。然后从书本返回生活,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进一步地了解上海的历史及发展。孩子亲眼看到人民广场的繁华热闹、用相机记录下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现代化,孩子参观后,每一人都思考作为一个上海人,自己心中有何感想?对于未来的上海建设与发展,自己的使命感又是什么?

第三阶段:阿拉上海人——讨论挖掘上海城市的内在精神实质

1、在系列的考察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和现在如何做一名文明小公民,课堂中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感悟 “海纳百川、崇尚科学、改革创新”上海城市精神。

2学习、实践、传承 “海纳百川、崇尚科学、改革创新”等上海城市精神。

看到上海如今的变化,明确将来我们所担负的责任,学习先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七个一”

J       写一份体会或完成一份考察报告:

J       克服一项困难

J       改正一个缺点

J       帮助一名同学

J       参加一次社会服务活动或当一次文明礼仪宣传员、示范员

J       提出一个“迎世博,改陋习”金点子并在实践活动中体现

J       学用英语说一句完整“迎世博”的礼貌用语。

第四阶段:  上海,我为你骄傲——展示汇报活动成果

1.      运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未来的上海。

2.      用儿歌或诗歌形式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3.     学用简单的英语描绘上海,能与外宾问候。

4.      展版展示

展板一:旧上海的历史文化

展板二:新时期的上海

展板三:未来的上海

展板四:考察报告等

 

实施效果:

班主任感言:

整个主题活动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我班的每一位学生能尽其所能,在各小组长的带领和分工下,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收集、挖掘本组所选定题材的资料及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组员们的交流,让大家都初步了解到家乡的历史文化及背景。同学们感到很多知识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真是受益非浅。同时,实地考察又给了学生一个感观上的认知和心灵上的震撼。学生们回校后纷纷改正陋习,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学生感言:

刘聪:这美好的上海,真使我看得出神。我突然想到自己和同学刚才讲话的声音太响了,在公共场合要小声说话,在美丽的大上海要做一个文明的上海人

黄祯祺:我们俯视上海城市市区的立体模型。哇!好大一个立体模型!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浦江、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道路及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我看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对比旧上海,心想:上海的建设速度真快呀!好像刘翔110跨栏创造世界纪录一样。想想自己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动作慢,吃饭、做作业都比较慢,如果不改掉,今后怎样赶上飞速发展的社会呢?所以,我要下决心改掉动作慢的坏习惯!

敬子怡:我们小组的课题是探究“上海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地图”。在二楼的模型馆我们看到了缩小的、真实的“上海市地图”。在那里我们看见了东方明珠大大小小共有十一个球,就像句里描写的那样“大珠小珠落玉盘”,城市规划馆就像一朵盛开的白玉兰,博物馆就像古人用的青铜鼎……站在这幅地图面前,我感到骄傲,因为我居住在一个美丽而又和谐的城市。我长大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要让上海变得更美丽!

施佳慧:上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的大都市。每个上海人,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都要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我是一个学生,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我要改正动作慢、粗心等坏习惯。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举手发言,不断取得学习好成绩。

 

感悟与思考:

1.      鲜活的德育来自于身边

“基础教育应从书本回归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并通过教育对儿童生活方式进行建构,这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从而体现教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热爱自己出生、生活的上海,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上海小公民是此次活动关键所在。此次活动立足本土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与基地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实施途径,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调查的课题、合作对象,用耳朵去听听长辈们的故事,用眼睛看看上海的变化,了解上海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学生在活动感受和体验改革开放为上海注入的生机和活力,再结合上海巨变给学生带来的切身体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次活动把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让他们在体验中接受人文熏陶,激发爱家乡的情感,体现了主体性德育贴近生活,注重实效的特点。

2.      真切的感悟来自于实践

“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博物馆墙上一句醒目的格言,其核心就是“我做了就理解了”。而做,就是实践。充分利用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将爱上海的激情转化为内在动力,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真正的进步是此次活动的根本目的。《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的教材上对上海地名的由来及其地理位置和地图进行了介绍。孩子们虽然学了但是记忆不深刻.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里孩子们看到了旧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渔村,而现在的上海高楼林立,现代繁华。特别是在二楼的“上海市”模型馆是缩小的、真实的“上海市地图”。孩子们站在这幅地图的面前,一眼望去,只见房子密密麻麻,一条条高架穿梭在城市中。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都市正是体现了它“海纳百川、崇尚科学、改革创新”的城市精神。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总结、感悟出上海的城市精神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引。 “找一找上海人的陋习、改一改自己的缺点、帮一帮身边的同学,当一当文明礼仪宣传员、示范员、学一学迎世博的英语”等活动都是孩子们知、情、行统一的实践过程。

意外的收获是孩子们在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乘自动扶梯时知道了乘自动扶梯要靠右,不能并排站;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懂得了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看到外宾要主动打招呼等礼仪。这些礼仪在学校的礼仪课堂中早已学习,但只有做了才能真正地理解。学校德育不能停留在讲一讲,学一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只学不做是失败的教育。

 

 

 

 

 

 

 

 

 

                                                         

 

20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