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其他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华育中学  汤琳

在当代,不仅企业文化蓬勃兴起,校园文化也在蓬勃兴起。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社会,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学习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努力实践的一个课题。下面我从目标确立、制度保证、核心内容、活动引导、监督鼓励几个方面谈谈我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立

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班级文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外层是指班级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指班级的制度文化,内层是指班级的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相辅相成,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在这三个层面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所以我把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于构建文化人格。真正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漂亮的校舍、环境,热闹繁多的学生活动,最重要的还应当是班风、班训等熏陶出来的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如何通过发展教育、如何健全制度以及如何创设和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来帮助孩子改变习惯,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建设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对学生进行表层影响和熏陶的教育。  在当前,一些学生对于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不感兴趣,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愿意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读一些卡通图画,更有甚者,读一些无聊的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同学,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鉴赏文学作品,如何使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此外,班级布置也是很重要,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二)建立班级内友爱平等的意识,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提及的是,教师在确立班级文化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两点:1、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的感情、意志、民族的感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学生的审美情趣。2、营造热爱学生的风气是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格中的第一要求。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班级文化制度起着观念的导向作用。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个性的成长正是在班级中各种规范的影响下不断完善和成熟的。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内容能够非常广泛,但就其特点来说,主要分为班级正规制度和非正规制度。正规制度是学校指定的,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方面进行规范和制约,它是一种硬性的制度。非正规制度是班主任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创造的行为规范。它是通过积极倡导来发挥作用,它的内容比学校制定的制度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班纪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我认为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切实有效的班规,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 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不断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班干部队伍分为中队委员和小组长。中队委员主要对学习、文艺、宣传、劳动、生活、体育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全班分成7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对组内事务全面负责,并做好各成员的操行记载。同时,对班干部的工作负责程度则由其他同学进行民主评定,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班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是在一定群体中,在人们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而又持久的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二)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要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健康舆论的。其次,要正确把握集体舆论,善于启发引导,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三,要善于利用舆论工具,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三)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优良班风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引导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开端,要建设一个有机的班集体,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建设内容,去深刻文化建设的内涵。  对学生谈到文化内涵,似乎太深刻了一点;但是,丰富的课内外活动能够容易让学生理解班级文化,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我主要以学习为主线、以班级的凝聚力为轴心,组织各种活动。针对班级的实际,教师应注重抓住他们的爱好,找出一个突破口。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增强协作精神,才能促使其在认识、情感和行动上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每周一次的晨会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晨会课上,要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让他们自由充分地发展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因而对于培养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此外,五年多来,我还先后组织了“ 理想是否可有可无?”等辩论会,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监督鼓励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设计师,宣传员和监督者。班主任要做班级文化建设的隐形英雄,不需要也不能过于突出自己,但在关键阶段的引导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班级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确立班级文化,在实践中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行为渗入到学习生活的细节中去,把班级文化由空洞的词语变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一个制度定出来,其正确性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被认同后就要强化落实情况。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对于学校检查的各项常规,可以先自行检查,大力表扬和鼓励先进,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落实,促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呈现出其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所提供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是我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探索。但是有一点则是无疑的,这就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得愈多,积累得愈丰厚,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融入班级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取向中,获得创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