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课题介绍
英语故事教学初探

英语故事教学初探
丁华花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研究背景: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牛津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语篇,而这些语篇大多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故事对于儿童和成人都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外国专家曾经总结说:Story- telling has been a magical tradition since time began. 而故事对于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儿童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由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相对狭小,生活给他们提供的信息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从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中重组和产生新的信息。孩子能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与自己心灵相共鸣的情感体验,或从故事的寓意里引起深深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儿童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愿望就比成人更为强烈。而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忽略故事教学的整体性,只注重单词、词组和句式的落实,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仅限于阅读、背诵或复述,教学缺乏适当的拓展,我们觉得虽然本校学生语言学习基础有限,但是也不能只教教材,应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给他们提供语言发展的机会,而对于情节较长的故事,我们感到自己的教学脉络还不够清晰、输出缺少层次铺垫等一系列的问题。
鉴于上面这些问题,我们英语组确立了本课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具体步骤是:一、通过分析、整理和反思,明确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确立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三、按研究方案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分析,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四、每位教师通过实践和资料的积累,概括出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五、通过讨论分析,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并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这些方法,通过再反思再实践,逐步整理出一张故事教学结构图。

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可采用的方法及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并增进教师对“故事教学”的认识,使英语故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其具体步骤是:一、通过分析、整理和反思,明确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确立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三、按研究方案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分析,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四、每位教师通过实践和资料的积累,概括出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五、通过讨论分析,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这些方法;六、通过再反思,提炼、归纳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
国外研究者认为:Before computers, slide projectors, blackboards, books and paper... there was storytelling, the world's first teaching tool. Before television, radio and drama, there was storytelling, the world's first entertainment. Before faxes, telephones, telegraphs, and the written word, there was storytelling, the world's best communicator. Storytelling speaks to the human heart, breaks through psychological barriers, establishes multi-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enriches the teller as well as the listener. 通过故事教学,学生不单单是学习语言知识,从故事中获得语言学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讲故事,促进语言交流的欲望,打破学习语言的心理障碍和畏难情绪,建立对多元文化的初步理解,进行情感的交流。在最终故事运用的过程中,讲述者和听者都能有所得。
1、梳理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现实中故事教学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a. 忽略故事教学的整体性,把故事教学变成单词或句型的教学课
b. 故事教学方法单一,对于故事教学什么阶段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没有完整、系统的概念
c.在教学过程中框于教材内容,没有进行适当拓展,语言输入量较小,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时材料有限,往往输出会千篇一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d.长的故事教学脉络不够清晰
e. 故事讲完之后立刻要求学生作输出活动,没有给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教学环节未做合理的层次铺垫
f. 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剥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g. 教学中没有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2、故事教学中若干有效的措施
小学低年级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结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故事的“讲”上,培养学生听说技能及口头叙述故事的初步能力,在口语的运用上进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能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内化,加强学生认知和记忆细节的初步能力,促进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自信。
小学中高年级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读写方面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故事教学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技巧,加强词汇和语言的扩展,加强读写技能的培养,加强对故事主要意思的理解,从故事中学习初步的写作技巧,培养创造力,培养合作与交流,增进对他人的欣赏与认可,促进对多元文化的初步了解。
鉴于上述的基本思路,我们探索和运用了以下有效的措施:
1) 在故事教学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组教师通过课堂实践,对故事教学中的故事导入、故事学习和故事运用三个板块可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类,选择其中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通过研究课堂教学的片断,进一步反思教学方法的成与败,并力求在课堂实践及反思、改进中解决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故事的导入,可以采取主题导入和内容导入两种不同的方式。在主题导入
中可采取总分、分总和直接导入三种方式。总分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写出标题,让学生猜故事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出发,就故事主题展开讨论;教师、学生扮演角色,引入主题;放一首与故事主题有关的歌曲或儿歌;猜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谜语等。(详见成果附件)
在设计牛津英语4AM2U3《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一故事的Pre-reading 环节时,教师就是采取总分中的猜与故事主题相关的谜语这一方法。教师先是带领学生复习故事所在单元的相关单词和句型,由于本单元主题为朋友,因此一开始就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并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需要朋友,朋友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在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朋友是一只小动物兔子时,教师抓住契机让他们猜猜老师的朋友是谁,由此引出故事的主题The lion and the mouse,通过这一系列的语言活动为故事的学习作了语言上的准备。这一教学环节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教师在故事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暗示或提示,这样会激起学生的想象与猜测,激发阅读愿望,并使他们成为投入的、积极的阅读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故事的内容,为故事的进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而教师在教学3A《Are you my mother?》这篇故事时采取了猜谜引出角色,再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导入故事内容。教师设计了一个请动物朋友们出谜,其他学生猜动物名称的环节,猜动物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一般都很高,这样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的4个配角。另外,主角小猫的引出教师利用了声音导向(小猫的哭声),使全班将目光集中到主角小猫身上,感受到小猫难过着急的心情,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小猫发生了什么事,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设计了一段与小猫的对话,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故事主题与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故事的学习阶段分为理解、记忆和语言点积累三大块。教师在教学牛津英语1A Unit5 Fruit 的故事时,就采用了记忆中的对口型,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手段,充分考虑到某些学生比较胆小、害羞、怕在大家面前丢脸,不敢开口说英语的情感因素,以学生对口型进行故事表演为切入点,在学生对整个故事稍有认知时,如果要求学生配上对白完整地表演这个故事,那么可能为时尚早,再加上句型Is this a\an …?及肯定回答、否定回答Yes, it is. No, it is not. 比较难,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于是选择让学生抛开对白,进行对口型的表演,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并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只有听懂并理解了故事的对白,才能作出相应的表演,这样就训练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及理解力。通过表演,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学生对于他们表演的故事里的对白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故事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故事教学中的合适拓展和分层训练
对于所给的英语故事材料,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对所给语言材料进行文本或情境的扩充、延伸,填补材料的“不确定性”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故事教学中,由于课堂中输入量的增加,相对来说学生说的机会减少,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就更少。另外也因年龄的关系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模仿性学习转为创造性学习。许多学生不满足于仅仅背诵或表演故事,他们希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学过的知识去改编故事。因此,教师在故事教学前,首先考虑的是这个故事是否有拓展延伸的空间,但如果只是单一的、反复采用背诵、表演、复述等后续活动,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且缺乏新意,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一改过去以学生说为主的方式,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画连环画的形式来输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都想亲自动手制作一本自己创作的连环画。于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会选择在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幅度地改编,改写成一个全新的故事。而能力欠缺的同学也可通过画的形式整理出故事线索,加深和巩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掌握语言。这样一个既提供了可操作性但实质并没改变的新型任务活动,不仅体现了故事教学的层次性,又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更大的提高。
3)保持故事教学的完整性
   故事教学应呈现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故事既是语言输入,也是后面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在教学2B Unit 3 My room 的故事时,教师先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对于故事的主角Kitty在房间的不同位置用to be 句型和there be句型进行介绍,但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句型,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然后教师让学生猜Kitty怎么会变换位置,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接着引出故事的结局,最后让学生设计连环画改编故事,自始至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故事材料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这也促使低年级学生能较好地把握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初步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整理出了故事教学三个板块的结构图(见成果附件)。一年来,我组老师就英语故事共上了9节校级实践课,2节区级汇报课,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其成果在全区英语教研活动时得以交流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研究得出的故事教学的结构图只是建立在当前的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因此我们将对结构图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进行增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