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成果展示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实践研究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中路幼儿园   徐秋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期课改的推进,赋予了课程全新的理念和思想,新课程中目标不分科了,要整合;内容不固定了,要选择、调整;教学重体验,不强调结果;评价以看不见的发展为标准,更难了。音乐教育不光是教幼儿唱歌跳舞,不能重技能技巧,要整合到主题中……告别了传统的分科音乐教学,音乐教育到底怎么进行?教师们困惑了,不敢像以往那样“教”了,幼儿园里的音乐声少了,孩子们的歌声少了。
然而,唱歌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陶冶幼儿的情操,启迪幼儿的心智,完善幼儿的品格。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能缺少唱歌教学。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力图探索一些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研究过程与方法
准备阶段
1、文献资料的检索: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歌唱活动概念、集体活动的价值、唱歌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等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
2、了解园内基层教师开展唱歌活动的现状:了解幼儿园歌声少的原因;教师在歌唱活动中的困惑和问题。
3、建构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
4、课题组教师进行学习,明确研究任务。
实施阶段
1、教师根据主题内容选择歌唱,分析歌唱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
2、开展教师钢琴技能比武,提高教师音乐素养及专业技能。
3、观摩歌唱教学活动,分析、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行为。
4、运用“一课三研”的方法,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
5、案例交流,反思教育方法。
6、收集相关案例与教学活动方案。
总结阶段
1、整理与归类相关资料。
2、撰写研究报告。
三、 研究内容及成果
(一)幼儿园唱歌教学的现状调查
课题组对我园40位在职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详见附件一:调查问卷表),了解她们的想法和困难。
调查显示,100%的教师肯定了唱歌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83%的教师感到自身音乐素养和技能在幼儿唱歌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主题背景下开展唱歌活动存在困难。
结合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归纳了“幼儿园歌声少”的原因:
1. 技能生疏,开展音乐活动有困难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课程整合了,也需要整合型教师,打破了以前分科的界限,但许多以前分科教学时担任图、计、体的教师,在自身的音乐技能上有所生疏,如乐理知识、弹奏技能等,给开展音乐活动带来困难。
2. 课程自主,活动安排空间加大
分科教学时,硬性规定每周两节音乐活动。二期课改以来,园长将课程安排的自主权给了教师,音乐课的时间和次数也不再硬性规定,教师可自主安排其他活动。
3. 素材减少,与主题活动较难整合
二期课改以来,教师们在使用《学习》教参时发现,有的主题活动音乐素材较少,有了音乐素材又不适合幼儿的年龄段,此时教师会因素材少、不适合而不去选择。教师也不会创造性地选择其它唱歌素材来替代。
4. 心存困惑,不知如何操作实施
教师还处于新旧观念的磨合转换期,到底主题背景下的唱歌活动是否还要唱歌技能?是否还要会唱歌曲?等等,教师在理念和实践方面心存不少困惑和矛盾。
(二)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理性认识
1. 对于新背景下唱歌教学的理性认识
我们比较了分科教学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分科教学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区别
比较内容 分科背景下的唱歌活动 主题背景下的唱歌活动
目标 注重学科本身的领域 统整主题经验
活动过程 强调音乐技能的获得 多方面经验、情感的积累,
教学方式 以教师主导为主 以幼儿自主的体验、感受为主
幼儿学习方式 被动、填鸭式学习 发挥幼儿不同的想象、表达与创造
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以前的唱歌活动有许多内容和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借鉴,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老师在深入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要学会筛选和运用以往的有益经验,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完全“推倒重来”。
因此,我们认识到: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是开展好幼儿唱歌教学的关键。于是,幼儿园开展了技能练兵,要求教师每月坚持弹奏两首练习曲。园方还组织了“教师钢琴技能比武”,要求人人参与,每人分别弹奏自选和抽选两首曲目。通过练兵活动,教师的技能得到提升,为唱歌活动提供了保障条件。
针对教参中唱歌素材少、不适合的问题,课题组根据各年龄段主题活动收集、整理了相关唱歌教学的内容作为补充教参,进而拓展教师开展主题的思路,激发教师们创造性使用教参。
2. 对于练声等基础性技能的认识
随着研究过程的深入,教师们提出了困惑,如唱歌活动中是否还需要练声等环节?幼儿唱歌方面的音乐素养是否还要关注?等等。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唱歌活动中,练声还是需要的。练声是唱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让幼儿打开喉咙,掌握科学唱歌发声的基本方法,调节各器官的协调运作,使歌声更美妙动听。
我们的教师收集了诸多的练声内容,包括短小的歌曲、教师自编、自创的练声曲调等,并按幼儿的各年龄段进行了整理(见附件三:各年龄段幼儿练声曲目)。
同时,教师在选择、创编练声曲时还可融入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如对顿音、连音、节奏等内容的感受和体验,以帮助幼儿对歌曲的学习。总之,教师可根据不同主题,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进行自由选择或改编练声曲。
(三)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唱歌教学的实践探索
1. 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见附件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的唱歌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所以歌曲的选择会影响到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呢?
首先,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习惯和理解力为出发点选择歌曲。所选歌曲反映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如四季的变化、日常生活、游戏等。同时,所选的歌曲应考虑幼儿实际音域的适宜度,音域不宜过宽,如3—4岁幼儿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1-a1;4—5岁幼儿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1-b1;5—6岁幼儿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1-c2;个别幼儿甚至更宽。
其次,关注歌曲的艺术性。歌曲的艺术性是指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1)歌词:主题单一,使幼儿一听就明白,词句通俗、形象、顺口,能反映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歌曲较短易懂易记。2)曲调:形象、鲜明、流畅,情绪与歌词内容一致。选择多方面的内容,多种音乐性质,多种风格及有特色的曲调,以扩大幼儿的音乐眼界。3)曲调和词义结合,结构要统一,曲调的节奏和其他表现手法的应用能较好的表现歌词内容。4)经典儿童歌曲的再利用。赋予老教材新的生命,挖掘并发挥出老教材的精髓所在。
再次,加强主题的整合意识。在主题背景下开展唱歌教学活动,歌曲应体现主题的内容与要求,整合相关的知识经验,以推动主题的进一步开展,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共同完成音乐技能及非音乐技能的学习。主题背景下的唱歌素材是从幼儿生活中选择的内容,是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所在。所以,它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纯音乐的东西,而是整合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
2. 注重整体性的把握(见附件四:活动方案)
(1)积累相关生活经验
一个成功的唱歌活动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对其进行整体思考,置于当前的主题背景下来加以考虑。此外,它也应是一个主题中众多活动纵横交错的连接点,它既为主题服务,同时也借助主题中许多的相关经验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
如《数高楼》是大班《老房子新建筑》主题中一个唱歌活动。该主题内容与要求是: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在该主题中,我们先后开展“搬新家”,“参观了建筑工地”,“我最喜欢的建筑”,丰富的区角建构活动等活动。当幼儿在主题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根据活动的需要,我们针对教参内容又补充选择了《数高楼》这一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感知、观察周围建筑的基础上,有节奏地数高楼,感受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主题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
(2)主题经验贯穿始终
在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中,有着明显界限的三个部分——开始部分(律动、练声、复习歌曲)、基本部分(新的学习内容)、结束部分(复习律动或游戏等)。在我们的实践操作中也起到很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们觉得“三段式”的结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是教师开展音乐活动的基本功,同时在现在主题背景下我们还应考虑将主题经验贯穿唱歌活动各个环节及各环节要点的把握。
《数高楼》活动开始幼儿们扮演建筑工人,伴随着《建筑之歌》模仿建筑工人推倒墙、铲土、搬运等动作,又让幼儿在夸夸唱唱现代建筑造得好、造得高的活动中开始学习歌曲《数高楼》。
那么在唱歌活动中如何让孩子记住歌词,学习歌曲呢?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数高楼》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课件,来帮助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熟悉歌词。在歌曲中还有一个节奏上的难点,就是有节奏的数高楼,为了让幼儿能掌握和学习,我将楼房上的窗口设置成了节奏型来暗示幼儿数高楼时的节奏。之后,我还利用造高楼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把握数高楼的节奏。给幼儿增加了难度和探索的机会。
最后在“跳房子”的游戏中结束。整个活动围绕主题开展,汇集了幼儿在主题中各类经验、情感的表达,幼儿在自发式的探索中感受、学习歌曲。
3. 综合使用多种方法
(1)图谱演示法
图谱演示是指运用符号、图画、线条等根据歌曲中的歌词编辑起来,绘制成幼儿所能认知的图,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感受歌曲。在图卡中可以表示歌曲的歌词、节奏、处理、情感等,使幼儿很容易看懂接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对图谱的阅读来理解、学习、处理歌曲。
如,中班《好吃的食物》的主题背景下唱歌活动《买菜》,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图一)。歌中有一段说唱部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就是创编说唱部分的歌词。对中班幼儿来说,按节奏进行编词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教师就设计了“买菜”的游戏,在创编中,提供了许多实物图片,帮助幼儿在创编歌词时的记忆和进一步认知。教师做“营业员”,并采用有节奏问答的方式:“小朋友,今天你要买什么菜?”让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自由进行创编(图二)。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探索在节奏(xx xx︱xx x)中加字或减字的变化,进一步掌握节奏。整个活动过程给予幼儿更多的学习空间,将音乐的要素融于幼儿主动学习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情景游戏法
通过事先预设的(或幼儿生成的)、带有游戏趣味性的具体情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唱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感受音乐,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如大班主题《动物大世界》里的唱歌活动《小鸟,小鸟》,此活动又结合了春天“爱鸟周”的时节开展,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同寻找了小鸟喜欢出入的地方,开展了一系列亲近鸟类、了解鸟类、保护鸟类的活动。在《小鸟、小鸟》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蓝天白云、树林、田野、草地、湖边、山岗等情景,幼儿们仿佛身临其境,化身为一只小鸟在大自然中自由的飞翔、歌唱。场景的设置除了满足幼儿活动游戏的需要,同时教师还通过场景来帮助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歌曲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让幼儿能真正表达自己在主题中的情感和情绪,提高对歌曲的理解表现能力。
(3)经验再现法
幼儿由于在主题活动中积累了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绪体验,通过交流分享、质疑讨论、归纳提炼等方法,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在主题中也逐渐学会用音乐的手段大胆地表达表现,使音乐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例如《我要上小学》主题中,歌曲《老师再见了》所表现了教师培育幼儿的辛劳和贡献,同时又表现了幼儿对教师的恋恋不舍的情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了三年来在幼儿园生活的点滴事情,教师、家长和幼儿分别收集了三年中幼儿成长的资料,照片、图画、录像等。在观看过程中,幼儿刚入园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在谈论中幼儿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感受到老师的辛勤培育,对歌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幼儿演唱时情感自然的流露出来。
主题背景下的唱歌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认知经验与艺术表现的整合。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累音乐经验及各类相关经验,更多的则是体验自主参与的氛围,感受情绪的愉悦,增强了幼儿探索、实践的兴趣和自己寻求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四、 主要资料积累
1、对全园40位在编教师进行关于唱歌活动开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2、收集查阅了20余篇文章及书籍文献资料;
3、积累、整理了30篇活动方案和案例;
4、个人的经验总结数10篇;(见附件五:教师经验总结)
5、教师针对各年龄、各主题补充挑选了相关的歌曲内容和练声曲目,并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共计60多首歌曲和曲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10。
2. 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0。
3.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如何开展》,上海托幼, 2006.6。
4.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