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教师素养培养
爱在细微处

我爱孩子,我爱试着站在他们的高度去倾听那生命拔节的美妙音符!我爱孩子,我爱默默地站在他们的身边去细数那生命飞扬的快乐足迹!我爱孩子,我爱悄悄地站在他们的身后远望他们渐行渐远的健美身影!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很喜欢这句话,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并在简单、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实践着这句话。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意识到:用力去做事,至多是称职;用心去做事,才称得上优秀。而“用心”就是全身心地去爱学生,把爱落实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使学生明礼,教学生做人,促学生成长。

一、以优美的环境熏陶学生。

象经营自己的家一样去经营自己的班级;象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我带班的宗旨。我要让学生们身处教室就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教室就是一个温馨的家,班级里的同学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所以班级里要有生物角,要有图书角,要有美观的板报,要有醒目的墙报,要有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甚至还要有可爱的小摆设……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布置得整洁、得体、美观。

我努力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内容,发挥育人的功能。

我班的植物角是多年来我和学生陆续培植起来的。几乎没花过什么钱。品种很多,有玉树、吊兰、芦荟、文竹、仙人球、百子莲等,大多是分枝或剪枝后栽培成活的。我们往往一起动手,然后共同期待它们萌出绿芽,长出新枝,有的还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精彩,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有时植物角就是一个道具,可以帮助我检测班级的风气。每当这些植物跟着我来到新的班级,虽然我很为我的小草小花担心,但我往往不动声色,在暗处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通常情况下,一个星期没到,不是芦荟的叶片被折了,就是玉树的叶片被摘了。更为过分的是,整盆花被打翻了,根须裸露,枝残花败,让人好不心疼。问题出来的时候,教育的机会也随之而来。我告诉同学们这些绿色植物的来历,如数家珍,言语之间充满了爱。我告诉他们,这就是生命,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任何生命都该得到尊重。我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收拾起被打翻了的花盆,重新把植物种回土中,给它浇上水,告诉孩子们,不出一个星期,它又会焕发生机。果然,有细心的孩子有一天欣喜地发现了生命复苏的迹象,顿时,教室里充盈着一种温情。此后,这类事件就会逐渐消失。记得有一回,轮到我班晨扫,有一位男同学从后操场带回了几瓣居民丢弃的大蒜。我们一起把它们安置在了空的花盆中,后来,它们在我们共同的期待中长出了绿叶。教育的力量让它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绽放生命的光芒。班级的一花一草,已然成了检测班风好坏的道具。

我班有一个图书角。书是同学们和我一起添置的,而且不断在更新。图书角中一本《读者》的杂志,每个月我都会买来供大家阅读。在图书角边上,还有一本记录本,我会定期翻看同学们的借阅情况。

我会在墙报上展示同学们的书画作品、手工制作以及班级奖状……那里俨然成为他们展示才智的天地,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

教室里生机盎然,明亮整洁,书香盈室。所有的学生都关注班级环境建设,班级里有同学们悄悄捐献的水彩笔、钢笔墨水、洗洁精、抹布、小摆设,大家主动为植物浇水,自觉整理图书,人人为集体出力,已然成为了我班学生强烈的意识。在关注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班级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以完善的制度培养学生。

在工作实践中,我意识到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班级的主人,他在班级中享有权利,也要承担义务。

我们共同拟订班级公约,做到人人参与,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班级卫生实行承包责任制,一人一岗,分工细化。班级地面卫生由五个小组承担,一个小组每周一天;两个小组负责包干区卫生;一个小组负责内外墙面……黑板、饮水机、窗子、讲台、教室前后门、教室绿化、整理饭箱等都细化到专人负责,强化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且培养了能力。

与此同时,加紧对班干部的培养,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层级清晰的干部队伍。为了避免权利和义务过分集中,也为了避免班委之间互相推诿,加强班委的团结,我设置了每日值日和值勤制度,由班委轮流承担,分管纪律和卫生。因此,在我有事外出的日子里,班级依然能秩序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记得在我出访日本期间,在班干部的主持下,成功进行了主题班会的展示。

为了增加每个学生的责任感,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一个小组长;在学科分层时,把班级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设一位层长。这种做法一是想在基层培养班干部的后备梯队,另外一点是希望借助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在小组内部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风气,然后带动班级整体的提高。

在我们班,班干部的选拔、任命,都遵循自愿与推荐相结合的原则,其中,自愿是首要的因素。因为只有自己愿意为大家服务,才能做好工作。

我们坚信:你做,我做,大家做;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都是班级小主人。

三、以和谐的氛围凝聚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把一个“和”字落实在教育的细微处。

1)我常设想: 假如我是孩子,我会希望老师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最期望形成的是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我的老师中,有的成了我一生的挚友,有的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愿意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每天要称呼孩子,我更愿意省去姓,而只叫他们的名。在称呼的微小差异中,我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我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

每天要问候孩子,上课之前,我会说: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孩子们会心领神会地回答说:老师,您上午好!下课时,我会说:同学们辛苦了!大家休息!孩子们也会回应一句:老师辛苦了!老师休息!此时,教室里涌动的满是无法言语的温情,还有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

2)我常想:假如我是孩子,在我犯错的时候,我希望老师怎么做……

还没到上学年龄,我就被父亲提前一年送进了小学。因为小,我经常犯错误。挨过老师的批评,也得到过老师的宽容。相比之下,宽容的感觉更好一些。所以,我更愿意用我的宽容去对待学生。我坚信:宽容会成就精彩。

记得2005年新学期开学,大家把自己照看的植物从家中带到龙临校区——我们新的教室。它们一直是我们共同的宝贝。不巧的是,有一天其中的一盆吊兰被正在出黑板报的小谢连盆带叶踩坏了。孩子看着我一脸紧张,因为她知道这些花草在我和同学们心中的分量。我没有一句的埋怨和责备,赶紧问她脚怎么样,是否扭伤了?确认她没事后,我才去清理那盆可怜的吊兰。我想,明天得给它换个盆,过几个星期,它又会焕发生机了。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那盆吊兰一改昨日的萎靡,正昂首挺胸在一个白色的花盆中,而且旁边又多了一盆青翠的水仙。后来,班长告诉我,是小谢一清早悄悄换的花盆,那盆水仙原是她母亲的爱物,她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带来以弥补自己过失。孩子本没有什么错,我的原本就在情理之中的宽容,造就了一份精彩的结果。

3)我常想:假如我是孩子,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希望老师怎么做……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上帝总是很公正,他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总会给你关上一扇门。的确,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困难总是如影相随人的一生。

我班的小李应该算是个幸福的孩子。家庭条件很好,父母文化层次较高。在孩子学习的投入上不惜精力、财力。孩子每周要上钢琴课、学英语口语,还有各种家教上门服务。

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有一天对我说:老师,我今天不敢回家。细问原因是她数学周测只得了43分。她是我班的宣传委员,又是新上任的少先队大队委员。我知道她数学基础一直不好,可也不至于考得这么差。也许是因为还没适应大队部繁忙的工作节奏,所以造成了成绩的下滑。看着她一脸的惶恐,我决定要帮她。乘着试卷还没有发下去,我去跟数学老师商量,能否让她再考一次,数学老师同意了,第二次考下来,她得了76分。我让她自己处理这两张试卷,自己决定拿哪一张试卷让家长签名。晚上她妈妈来电说,看到孩子考了76分的数学卷子,她和她丈夫很生气,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孩子。我在想,如果拿给他们的是那张43分的卷子,孩子恐怕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更主要的是会让她对数学产生更严重的畏惧。

我很庆幸自己成为了孩子手中的一根拐杖,给予了她回家的勇气;我也愿意成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她前方的路;我更愿意成为寒冬里的一个火把,温暖她的心房。

在经历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它需要你的善心、恒心、耐心,还要有一份体察入微的细心和爱心。

从学生擅自到食堂拿一大把筷子藏在书桌里备用的细节中,教育她明理,守信,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从一个学生患阑尾炎开刀住院的事件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德;从学生浪费一次性垃圾袋的小事中,倡导学生增强节约的意识……我时时关注着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细枝末节,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的引导规范,从言谈举止的细微处做起,促使做人做事的规矩规则这些属于德育工作底线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

细节隐含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责任意识、道德品质,也隐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从细节中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魏书生先生曾说过:“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 班主任就是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耕耘,其责任是重大的,其劳动是神圣的!

如果有人问我:世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我会回答:当我站在孩子的高度去倾听那生命拔节的美妙音符时;当我站在孩子的身边去细数那生命飞扬的快乐足迹时;当我站在孩子的身后远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健美身影时……

世上最幸福的事莫过如此。

师爱无痕,因为它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因为它隐藏在每一件琐碎的小事中,因为它消逝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