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生命科学
以生为本、激活课堂

   要:新课程改革以关注人的发展为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因此,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创造机会。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去组织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留有余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

    关键词:初中生物;以生为本;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 

    生物学是一门趣味无穷的自然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主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在生物课堂上常用的一些教学形式。[1]

一 引一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尤其面对的是12岁到16岁的初中生,作为生物教师,我觉得我们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所教授的是关于自然学科中的生命知识。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利用一些图片、视频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融入课堂。如在《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根据“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故事为原形的自制视频短片,引出尿毒症,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如,在引入《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卧龙自然保护区视频,而视频中则包含了大量与本课相关的信息,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

二 议一议

    今天评价课堂,知识的掌握已不为终极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更有艺术性,首先教师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要广博,并敏锐地关注社会热点与社会发展,用独到的生活体验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自己的认知和体验将书本上的知识激活,鲜活多彩的显现在学生面前。[2]例如2002年全球范围爆发和传播的非典,为教师讲授传染病和免疫提供了最佳的情景和材料。之后,针对“是否可以食用野生动物”这一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如:20132014年,“崔永元与转基因食品死磕到底”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正巧,当时我们在讲有关“基因”的内容,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各抒己见,并引导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问题。再如学习过《微生物》一课后,我引入了“抗生素”。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如雷贯耳的名词了,然而,“滥用抗生素”更是目前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于是,我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知识仔细分析了抗生素的利弊,并对“滥用抗生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用药安全意识。通过新闻热点、社会热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但使学生更加关心全球社会的时事,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们生活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影响。

三 做一做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就算不是课标上所规定的实验,我也会尽量在课堂上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鸟类》一课中,讲到了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之一是长骨中空。虽然学校里有“家鸽标本”,但是,家鸽标本都是完整无缺损的,我不可能为了让学生看清家鸽的长骨是否中空而去损坏这些标本。于是,在上课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发动学生及周围的同事到处收集家鸽的骨骼,并将这些骨骼处理晒干。上课时,我就将这些骨头发给学生,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对于长骨则是当场折断,从而亲眼见证家鸽长骨的特殊之处,通过此种方式获得的知识相信他们一辈子都不会遗忘。

又如:在《泌尿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理性的认识到肾单位中肾小球的结构与功能,我引入了“淀粉变蓝”实验:事先配置好一定比例的碘酒溶液(使颜色稍浅即可),放于烧杯中,在保鲜袋内放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再将此袋放入碘酒中约15分钟,观察有何变化。而实验结果则是淀粉变蓝了,而碘酒中则没有蓝色物质出现。学生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已有知识得出结论:保鲜袋薄膜上是有小孔的,而孔的大小使碘分子能通过,而淀粉则通不过,所以,出现了这样的结果。该实验将人体结构的一些微观知识化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再如:在《血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亲眼见到“血液的分层现象”,我提前做好了血液的分层实验,有了亲眼见证,学生对此的印象更为深刻、经久不忘。而关于“血液的凝固”这一知识点,最好也能让学生亲眼为证,这样有利于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可是,课堂上怎们可能有新鲜血液呢?就算马上从菜场买过来,用不了几分钟也就凝固了。于是,我利用午休时间,带上课代表、带上相关器材,来到了菜场的活禽买卖处。一边让课代表帮忙现场拍摄,一边开始就地操作(由于菜场环境嘈杂,不适合现场录音,所以,讲解是事后再配音的)。我先将刚刚取得的新鲜血液一份为二,分别放于两个烧杯中,其中一个烧杯中的血液保持不动,另一个烧杯中的血液则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搅拌,过一会儿,木棒上就出现了一层物质,用水轻轻冲洗,露出白色丝状物质,这就是纤维蛋白。几分钟后,被木棒搅拌过的烧杯中的血液没有凝固,而没有被搅拌过的烧杯中的血液则凝固。这样的现场实验让学生对于“血液的凝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之后,我又将已经凝固的那杯血液用小刀一份为二进行纵切,将其中的一半翻了个面,发现两个血块的颜色不一样,一块呈现出鲜红色,一块则是暗红色。如此,学生便可以更好的理解动脉血及静脉血的颜色及成因了。

四 赛一赛

    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全神贯注做事的时间一般不会维持多久。因此,课堂中引入 “赛一赛”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竞赛状态,他们会主动、认真地去思考每一个竞赛题。如在竞赛中,当题目一出来,不仅参赛选手积极思考,其他组员脸上也是跃跃欲试的表情。特别是当选手回答错误,其他同学就更激动地举手,想回答出正确答案。这样,不管是自己的答案,还是同学的答案,都将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经久不忘。

    如学习过《鸟类》一课后,开展爱鸟识鸟知识竞赛,看看谁知道的鸟类最多。学习过《昆虫》一课后,也可以开展中学生昆虫知识竞赛等等。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因为是以组为单位,培养了组员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增强了组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因为我在竞赛前就规定组员的表现与本组的成绩挂钩,每个组员为了维护本组的荣誉,都会尽力控制自己的言行。这样,使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一系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因为竞赛是一个马上就能获得评价的活动,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觉到知识是有用的。对于获胜的学生,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将怀着更高的激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对于落后的学生,他们感受到胜利的同学身上洋溢的光彩,为了在以后的竞赛中获胜,他们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五 练一练

    “当堂训练”是对学生整节课学习情况的成果的展示,这是学生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这样既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符合给学生减负的要求,同时,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并且减少学生因为作业多而产生的对生物学科的厌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我们的配套练习册是一章节一练习的,意味着要2—3周才能进行一次检验,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于是,我们就与同区的其它学校老师一起利用空余时间,从各个渠道收集、修改、完善习题,设计出了“生命科学堂堂练”。一课一练,每次大约5—10分钟左右,采用100分制,并且坚持每次批阅。这样,不但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堂内容掌握的情况,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失。而且,由于是当堂练习,所以,学生对此印象较为深刻,所以,通常分数都会较高。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每节课中都有新的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关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反思。我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用生本教育思想引领生物日常教学,切合生物的教学实际,符合初中生循序渐进的心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更好地贯彻了《普通初中生物课堂标准》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基本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3]

 

【参考文献】

[1]冯敏,徐剑;创新教育与以学生为本[J];教育探索;200207

[2]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

[3]何祥林,林更茂;坚持以学生为本 培养高素质人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

 

作者简介——

姓名:陈志华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9.01.11 

学位:理学学士 

职称:中学生物一级 

联系电话:18502148201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三江路310

          上海市第三附属实验学校  200235

e-Mailssd3_chenzh@xhed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