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题 > 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学术节 > 开题报告会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 策略改进研究》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

       “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 “实施新课程的策略研究”,即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如上海二期课改要求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三类课程,整合三类目标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贯彻体现;二是鉴于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实施新课程又必须“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改中普适性的思路和方法作“策略改进”,从而更有效地实施新课程。
  本课题的研究界定为:实施新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校中师生的实践智慧生成经验,通过概括提炼形成方法体系,又用于指导教学实践,使新课程的实施更具成效。用课程理论的观点,就是在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执行上采取忠实取向,在教材应用和教法改进方面,引入调适和创生取向,通过“策略改进”的研究推进学校课程实施。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可以非常广泛。根据教育局推进二期课改的总体思路,即“聚焦课改,决战课堂”和“聚焦人才,成就教师”以及学校在推进二期课改中亟须突破的瓶颈,课题组集体讨论,最后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学科德育和校本研训四个方面。
  1、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探索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管理策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按照教育规律落实教学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探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路径。
  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正确理解学校办学质量,在学校管理上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确保学生参加实验课、“三课两操两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的时间和质量;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进一步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学生;如何把当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成果体现在课程管理之中,在教学方法、科技创新教育项目、学生社团建设等诸多因素中体现时代特色;如何形成一种教师之间分享实践智慧的校园文化,概括、提炼教师个体的经验,用于指导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如何综合开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等。
  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关键在于“以校为本”。按照“各级各类,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校情,实事求是。要秉承我们徐汇实施课改的成功经验,“多走几步,早走几步,走准几步”,寻找到实施新课程,引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在示范性学校建设中形成的“规划统领、专家带领、课题引领”的模式可资借鉴。“规划统领”,确定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学校发展方向;“专家带领”,整合各种资源,形成专业支持和科学路径;“课题引领”,把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课题,集体攻关,打通瓶颈。对我们徐汇的校长而言,提高课程领导力,当前要特别关注、研究、解决教学中“减负增效”的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减负增效”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改变靠大量时间、精力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校长严格按照既定的课程计划,不随意调整学科科目,确保体育课,开足实验课,上好各类社会活动课,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不随意加课,不大面积补课,这就是“减负”,把德育整合进课堂,总结温馨教室建设经验,增强师生、生生和谐,领导探寻课堂教学基本规律,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把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在课堂上生根开花,这就是“增效”。
  2、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探索教师主体性主动推进新课程的策略,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核心问题是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遵循教育规律的实践行动,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到“自己多读一本书,学生少做一道题”;潜心研究“三题”,精讲例题、精选习题、精编试题,“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重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考前争取100分,考后确保100分”;下大工夫把教学常规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新意,收到实效,“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根据巧设情景、相机诱导、及时反馈、个别辅导等教学原理设计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突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多学科教师联合执教,“把研究性学习搬进课堂”;等等。
  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关键在于“立足课堂”。 教学有效性,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充分发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解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和方法。如帮助学生有效获得学习成果(包括“双基”、智能、方法、思维方式上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体验基本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徐汇区通过开展解读工程、百课工程、百题工程和反思工程的工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我们徐汇的教师而言,提高课程执行力,有基础,有挑战。今年上海市教委组织的综合市督导,听了200多节课,许多是随堂的“推门课”,其中,好课和较好课占了绝大多数,较差课寥寥无几,用王懋功局长的话就是“市教委给我们许多肯定,但最值得徐汇骄傲的是高比例的好课和较好课,接近零比例的较差课”,这说明这些年“聚焦课改,决战课堂”取得了重大成效,说明我们要继续朝着“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向前进有坚实的基础。确保每堂课的质量,减少一般课,消灭较差课。在这些方面,徐汇的教师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专家的交口称赞,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有在“教学有效性”方面走在前列的教师。但是,我们依然面临挑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平衡,在不同新年段不平衡,在三类课程的教学中不平衡,在三类目标落实上不平衡,在我们徐汇区,要出现普遍认可,争相学习的“某某学校教学法”、“某某学科教学法”、甚至“某某教师教学法”,我们离这样的理想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
  3、学科德育。探索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学科德育的核心问题是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导向,研究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工具性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价值性目标)的教学策略以及保障该策略主动创生和顺利实施的教学管理策略。
  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彰显教学教育性目标的精品课、范式课的课例研究以及学科德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建;运用课程论的原理和方法,有机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和各类教育基地,提高德育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两纲教育”,廉洁教育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的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的大教学观;基于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诸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等)等的实证研究;通过班主任带头人评选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发挥班主任在任课教师中组织、协调的作用;等等。
学科德育的研究,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躬身实践。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要树立“德育在教学中”的观念,德育之于学科教学,犹如树木之于土壤,无土之木,难以生存;无木之土,鲜有生机。要树立“向德育要质量”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子常常在学科之外,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科教学才会显现成效。对徐汇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研究学科德育,当前尤其要研究解决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张皮”,德育和教学分离,原本水乳交融的情况,变成了水和油的关系。徐汇的“主体性德育”曾在全市产生影响,寓德育于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校外活动之中,我们也有过许多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教育局强调“学科德育”,把“学科德育”纳入“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的课题中,就是要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把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唱响德育的主旋律,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4、校本研训。探索以教师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提升校本培训的专业化水平。校本研训的核心问题是把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团队,以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目的,相互激励,分享智慧,共同发展,成功应对实施新课程的各种挑战。
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首批区示范教研组、优秀教研组经验的再整理,从远期规划、教研活动的策划、教研活动的展开、教研活动的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形成操作规律;继续完善和总结中小学教研组长专业发展与研修的案例,教研组长如何成为专业引领者;通过同课异构、跨教研组研修等方式,丰富校本研训的载体,提高校本研训的效率;指导初职期的新教师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借助名师基地、教学指导团、教研员等力量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示范带动、校际联动”等方式开展校际联合教研,协作攻关;总结、宣传校内某个学科教研组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其他学科教研组;等等。
  校本研训的研究,关键在于激发教师教研的热情,营造取长补短、合作提高的教研文化。在学校层面和区层面,校本研训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一些学校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校面貌,依靠的都是校本研训的力量。在学校层面,要根据学校定位,学校发展阶段,确定目标。如一些学校相继提出过“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构建”、“ 跨学科培训:教研大组课题引领,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等;同时,积极参加区层面的相关活动和课题研究,如“初中六校论坛”,为教研组建设搭建了平台,“学期课程统整研究”,已经有多所学校参与研究。通过对多种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在把握基础课程的教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局部剪裁”,完成“教材统整”,建立学生一学期学习的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研制《学期课程统整指南》,校本研训在这样的工作程序中有序展开。对徐汇的每一所学校而言,校本研训是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教育局是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校本研训的重要性的。我们要坚持送骨干教师出国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接受高一层次学历培训,创造条件让高校专家、市区两级的名师指导教师的教学;同时,又要坚持以校为本,以校内教研组同伴互助、有效合作为途径,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校本研训。出思路,出经验,出成果,最后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上出成效。
  实施新课程,既要由上而下,从新理念、新课标出发指导教师,要求教师,同时又要自下而上,以教师的实践和创新丰富新理念,完善新课标。我们希望,“以校为本实施新课程的策略改进研究”,也能为构建双向作用的区域推进课改新模式提供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