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课题介绍
《在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的研究》

在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的研究》
课题推广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生生源开始下降,而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施政府提出的办“一流教育”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和追求学校可持续发展,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现实选择。
    我区樱花中学和平江路小学等学校的小班化试点成功, 为我校推行小班化教育提供了实践依据和经验支撑。本学期,我校参加了徐汇区教育学院组织的樱花中学《在小班条件下推进个别化教育的研究》课题的成果推广工作,旨在以科研为引领,在专家的指导下,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形成一种以注重每个学生发展为特点的班级教学活动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从而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贡献。
二、理论基础
     “小班化教育”仍属于班级授课制形式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班额的减少,给教师提供分组教育和个别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因此是适应了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从小班化教育的基本内涵来看,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应该包括:
1、“教育平等”的理念。“教育平等”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化”是现代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产物,也是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它不仅针对教育对象数量而言,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得到充分的教育。比之大班教育,小班化教育更有可能、更加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主体”的理念。小班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是要学生去适应教师既定的教育环境,而是强调让学习环境去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比之大班教育,小班化教育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保证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因此,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的,以主动探索行动对象为特征的。小班化教育的课堂上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频繁,是一种新形态的教学关系。
3、“个性发展”的理念。这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思想。比之大班教学,小班化教育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使之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各自需求调整学习目标,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倾向。“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是小班化教育区别于大班教学的最重要特征。
4、“全面发展”的理念。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的小班化教育,“教书”不是其最终目的,“育人”才是目的。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情感、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有意识的学科间的融合和综合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将使小班化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更有作为。
三、实施原则
1、充分吸取和借鉴樱花中学以及其他市区先行学校的经验和成果,坚持校本研讨和自主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形态,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人文关怀,提高对每个学生的关注程度,在兴趣激发、基础积累、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不断营造校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修身养性,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树立志向,充分发展。
3、加大小班化教育师资培训力度,拓宽各类培训渠道,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小班化教育要求的精教学、善管理,勤研究、会合作,敢创新、乐奉献的师资队伍。
4、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学生空间加大,师生交往密度增多等等。逐步完善适合小班化教育,并能与个别化教育等其它教学组织形式优势叠加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新途径。
5、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改“秧田式”座位排列为扇形、马蹄形、半环形、圆形等座位排列,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师生、生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生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6、构建具有“小班化教育”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小班优势,对学生采取较之大班更为多元、客观、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变鉴定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元评价方式;变重结果的评价为重过程的评价,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
7、依托区教院和樱花中学的科研力量,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努力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等方面有新突破,同时,不断加强小班化教学形态、人格养成、师资培训、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小班化教育的办学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8、班级规模、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硬件方面的保障均按区教育局有关小班化教学的试点要求严格执行。
四、组织保障
1、校长亲自挂帅,直接负责“小班化”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研究和指导决策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小班化”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和指导开展教研、教学工作。
2、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小班化”教育实施年级的具体领导,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指导小班化教育的工作。
3、制定健全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和激励工作。
五、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06.4---2006.8
1、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2、根据专家对学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修订学校实施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方案,使方案真正被教师接受,并自觉化为行动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
4、培训教师,形成一支在教育观念、教学技能、管理能力均能基本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干部、教师队伍。
5、利用暑期学校大修,完成对实施“小班化教育”有关硬件设施的改建工作。
6、组建实验班。
第二阶段:2006.9---2007.6
7、在“小班化教育”实施过程中不断组织短期实务培训。
8、建立“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例会,加强对小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指导。
9、教学流程管理中注意针对小班课堂内外的教学管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各环节中专题进行研讨并探索。
10、成立家校联系网络,定期向家长、社会汇报小班化教育成果推广工作。
11、建立“小班化教育”信息档案库,积累相关材料。
12、对小班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方式进行探索。
总之,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和反思、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本校的小班个别化教育、管理、教学和指导的方法,为学生开展个别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享受充分优质的教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冀求。

上海市长乐学校
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