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论文交流: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力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我发展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达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学力的目的。

 

教学策略是指根据教学形势发展来制定的教学方针和方式方法,是理想和实践的中介。具体来说就是当教育目标确定以后,就需要根据以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这就是教学策略。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研究教学策略的问题,是当务之急。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科学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具有其明显的学科特点。因此,进行生物科学教学的策略研究必须以生物科学的现象和本质为基本立足点。

 

(一)综合细致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包括了对课标的解读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对所教年级(班级)的学生情况分析,由此来确定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得来应用讨论法、比较法和归纳法等教学方法。

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的任务包括: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钻研教学内容,在新课标规定的基础知识范围内,精心地、系统地,逐章逐节地组织好每节课的教学安排,掌握好章节内部各项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章节之间知识点的外在联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找出难点,适当充实新的内容和生动的实例,考虑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教学过程,努力使学生掌握好每节课的基础知识。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主旨明确,阐明概念清晰透彻,生物现象展示形象生动具体。更能培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使基础知识易于为学生所理解,掌握得更加扎实。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要是指希望通过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

1、选择恰当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逐步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某种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对新授内容进行认知和学习。

提问看上去简单,其实不是随便用哪一个问题都能达到生物教学的预定目的的,所选的问题必须包括以下几点:

1)要贴近学生已经具有的常识性的问题;

2)要有可能得启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3)能引出和新授知识相关联的问题;

“好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提出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可探索性的问题,在表达上尽量的鲜明、具体、准确。只要“问题”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矛盾,那么学生自然就会在好奇心的影响中,进入探索世界。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培养问答同步的好习惯。

2、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

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欢乐。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挂图、实物等直观教具,也可使用多媒体教具,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1)创设趣味性学习情境

例如,在讲解“伴性遗传病”时,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英国“皇家病”——血友病。该症是一种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导致血液中缺乏一种凝血因子———抗血友病球蛋白或血浆凝血活素因子引起的。又例如,“蹼趾男人”这一实例,据报道,美国的斯柯菲尔德家庭的14个男人在其第2~3趾间都长有一个蹼状的联系物(如同鸭子脚上的蹼),可患者的11个女儿没有一个有此性状,这些女子结婚后子女也没有带此性状的,因此认为蹼趾是Y伴性遗传。但是蹼趾这个症状也有男女都有的,只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因此,有人也认为蹼趾的遗传性尚不能完全肯定为Y伴性遗传。这些例子,配合多媒体手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过来,产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就容易进行新课的教授,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学力也就提升了。

2)创设人文性学习情境

很多生物学家的探究活动和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了人文素养。教师可以从人文角度切入,将生物学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更正确地认识世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一大进步。杂交水稻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由于水稻的高产量,使中国领先于其他国家。他们的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生物课上也可以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得学习,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日益强大,同时产生“我也想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想法”,其结果必定会体现在学力的提升上。

3)创设时代性学习情境

生物学和人类的生活、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生物科学发展迅速,中学生物教师必须关心和了解生物学的现状、未来及和人类的关系。因此,生物教师在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时,要注意它的“时代性”,不能让学生觉得内容陈旧,毫无新意。如可以利用当今的任务话题,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更有劲了。比如说“环境保护”时,就能结合近年来在全球各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解释产生的原因和分析解决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又比如说,“温室效应”的问题,可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有一种特别的作用,能够使太阳能量通过短波辐射达到地球,可地球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发射的能量却不能透过温室气体层,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效应,地球能保持较高的温度,创造出适宜生命存活的环境。不过科学家此后发现,如果温室气体增加,地球温度也会随之升高,产生各种极端的气候事件。学生会从这些时事中,了解到原来我们生存的环境竟然受到如此大的威胁,心中多了一份责任感,学习起来也更有劲了。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让学生坐在了“观众”的角色上,所有的“提问——分析——解决”都由老师来“代理”,基本看不到学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事实上,老师在这中间应当起到的是“调节”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很怕说错,只要说错,就不再愿意发言了。那么这样一来,师生间的互动就会逐渐减少,教师也很越来越难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际理解情况了。所以,教师首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地肯定。即使学生可能会犯错误,或者回答不够规范,作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的回答,更要鼓励学生的勇敢和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为了让师生间的互动更和谐,教师要多多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力求及时消除“隔阂”,让学生们愿意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促进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反应。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编排得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启发性的特点,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内部动力。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接受新知识,获得新技能。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生物学概念教学,组织好每堂课的生物学概念,使学生正确掌握概念,了解只是内容的结构体系,使知识和技能概念化、系统化。

1、教学内容要“细化”

对所要教学的内容,不管是章还是节,都应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多精细的加工。教师应当要注意在讲授新内容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新旧内容的衔接,可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做好新旧制是的对比,巩固旧知,提高新知的接受力,提升学生的学力。

2、教学内容要“清晰化”

“清晰化”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上。教师的课堂用语要清楚、准确、顺畅,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用声音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其次,还体现在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控上。对于所要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分析,会用清晰得语言指出重点和难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能。上课过程也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难度梯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顺序,由浅及深,由表及里。

3、教学对象要“全面化”

课堂教学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所获,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尽量兼顾。对于“学优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眼界,增长知识,培养更科学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能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例如他们的动手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实验上有一定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重视的目光,有了肯定,他们也能学得更好,也能带动其它科目的学习。

 

(四)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反馈,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1、巩固:

要让大部分的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习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同时还要进行记忆,这些知识又大多是间接经验,对学生来说大多数都会印象不深,且非常容易忘记。那么,要想深入理解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自如得应用和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通过巩固生物的各个知识点来达到。

巩固知识,就是记住和保持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必要时的回忆和再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不断地强化,使这个知识联系能长期稳固和保持下去。巩固知识的开始和前提是感知和理解知识。所以,教师在使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合理得进行选择。此外知识的运用比单调的记忆能更好地起到巩固的作用。

2、反馈

反馈知识,可以是作业或是考试形式或者实验技能展示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练习或考试,也可使知识在记忆的痕迹中得到强化。其中,一定量的习题训练是不可或缺的。利用习题在知识巩固和学习导向两方面的作用,选择时要“题目精”,不在于“题目多”。生物课不像其他的主课,如果占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的话,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就会有大量抄袭甚至不做的情况发生,所以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且又有一定趣味性的习题,既不用占太多时间,又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3、应用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知识应用,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生物学知识从实践中来,学习它的目的是要应用于实践。

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基本分两方面:首先要通过口头、作业及实验等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概念和理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可提问学生关于农业增产的问题。其次也可通过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课外研究等一定的社会实践,在向学生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向学生指出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且锻炼学生工作能力,获得一些直接知识。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的活动,结合根对水分无机盐的洗后,联系农业生产上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的原理,植树造林和绿化的意义等。通过应用,可使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饱满,记忆更为牢固和精确。

 

(五)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

系统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系统论研究表明,有秩序地组织起来的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个别提供的信息量的总合。系统化的知识更容易理解、记忆和应用。生物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积累。所以,如何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迅速、有效地将各个知识点记忆消化,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概括记忆法: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2、比较记忆法:

比较是概括事物现象和本质属性及特征的手段。从比较中可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分两类,一是对同类事物的比较,以找出其共同的本质特点为主。二是对不同类却相近或相关事物的比较,以找出其不同的本质特征为主。进行两类比较,理解概念能够更全面和深刻,也能防止概念的混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力。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场所

先在细胞质基质内,后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反应条件

需氧气、酶

不需要氧气,需酶

有机物分解情况

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分解不彻底,产生乙醇,二氧化碳或乳酸

放能情况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实质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产生不同的产物

 

 

 3、图解记忆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教学更要使学生在课堂之内学会解决问题。通过改进教学策略,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重大时事,将热点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