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高中化学
从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谈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徐汇中学  钱张敏

 

提要:通过对铁元素的复习进行先简化归类再结构细化的模式,引导学生建立元素化合物复习的分类概念,从而达到有效复习的目标。

 

随着课改的深入,“有效教学”和“有效作业”逐渐成为了一线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化学复习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学到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升综合运用能力,笔者想通过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谈谈对元素化合物复习的一些感想。

 

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知识点逐条回顾、规律总结,复习过程就是一种简单的知识覆盖,一堂课下来,对于学生的记忆容量要求太大,导致遗忘率增高,复习效率降低。另外,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但大多是以散乱的知识点存储在大脑中;学生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往往就是上课都能听懂,但习题往往会有问题,即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的迁移能力较差,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综合上述原因,笔者想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中尝试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以通过先建立物质分类概念形成大框架,再细化分支、补充细节,从而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加深印象,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案例:单质铁的性质的复习思路:

模块1: 划分类别,简化认识,建立大框架

(1)  铁元素——划分类别

金属元素

(2)  金属元素的共性或相似性

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应

          与水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与一部分盐反应

首先,在上课伊始,建立“分类”概念,让学生对铁元素划分类别——铁属于金属元素。哲学上讲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很多元素划分到金属这一类别,实质上是存在其相似性。从而,对铁的复习,已建立了一个大框架——金属。而对于金属的通性,大多数学生能很快反应出来。

 

    但铁之所以是区别于其他元素的一种,是因为其特殊性。

模块二:位置结构,具体认识,细化分支

(3)  铁元素的位置、结构——(过渡元素)

第四周期 第VIII     核外电子排布为 28142

                        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Fe2+

                        失去次外层3d亚层电子形成半充满状态Fe3+

将铁元素缩小分类,建立大框架的分支——过渡金属元素。因学生对过渡金属的接触较少,印象较浅,也希望通过对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其他过渡金属性质的推断。

从过渡金属的划分讨论过渡金属的结构特点,以铁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分析,探讨铁元素常见价态及性质,继续完善分支。

 

模块三:分析类比,强化特殊性,补充细节

(4)  单质铁所能代表的金属的通性——全面复习(金属通性)

物理性质:颜色质地、熔沸点、导电导热性

化学性质:金属通性中所不能归纳的铁的性质——重点复习(铁的特性)

物理性质:易磁化及去磁

化学性质:与稀硝酸反应——过量判断

          与冷、浓硫酸(硝酸)反应——钝化

以此类推,复习铁的化合物相关知识。

 

这样的复习模式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将物质划分到学生熟悉的类别,有助于学生简化认识,由繁到简,便于记忆;在具体的结构分析到物质性质的推断过程中,强化并加深了学生对于特定物质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这一复习过程中,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维;通过物理性质中导电导热延展性,讨论金属键的形成,巩固相关知识,通过化学方程式练习,讨论反应物过量问题等亦能建立起元素化合物内容与理论部分内容的相互联系,相当于帮助学生建立了横向的知识网络,这样结构化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长期记忆是有帮助的。

当然,学生在上课完成了相关内容的复习之后,必须要配上有效的例题和课后练习进行知识的检验和巩固。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也要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推广本节课所建立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一般结构模型,指导学生解决其他新的问题。

总之,高三的一轮复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仍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