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学前
课程视野下幼儿园自然角活动的研究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我们要构建一个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要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和学习。”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可以每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照料管理一些动植物,是幼儿熟悉自然、探索自然的有利学习场所,为我们的课程提供了丰富资源,成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阵地。本研究通过对自然角活动目标、内容的研究,立足儿童立场,从优化环境、活动体验、观察指导、育人作用的角度,对自然角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展大量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对自然角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提升教师读懂幼儿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幼儿主体;育人

 

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微型自然界,是幼儿熟悉自然、探索自然的有利场所。自然角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每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得他们可以随时有机会去观察、触摸和探索各种物品,还可以对某个对象进行长期的观察。在丰富的自然角环境中,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发现动植物的特征和变化,认识生命的意义——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接受自然美学的熏陶——感受自然环境及自然物的美,掌握劳动的技能——参与种植饲养活动,体验责任与合作——对动植物的照料、同伴间的互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被激发,各项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提升。我们发现自然角中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蕴含着对幼儿发展的极大价值。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我们要构建一个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要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和学习。”对于自然角这一可利用的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教师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认识和研究,使其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价值。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教师在创设自然角时,缺乏课程意识。

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综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使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设一个能激发儿童学习欲望的支持型和发展型自然角,促使儿童在与自然角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必要体验和经验。

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为了创设而创设自然角,比如开学让幼儿带一些动植物在自然角中进行陈列就算完成任务,缺少对自然角为什么这么创设、应发挥哪些教育功能、可以促进幼儿哪些发展等方面的思考。教师未从课程的视角和幼儿发展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致使自然角缺乏生气。

第二,自然角的创设年龄特点不明显。

我们察看各班的自然角时,单从环境上,有时我们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年龄段,教师在自然角的布置、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都千篇一律,都有种子发芽,都有观察记录,年龄的区分不明显。然而,幼儿只有在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及适合的学习方式和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自然角进行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从而满足幼儿的兴趣。

第三,活动中,缺少对幼儿主体的关注,导致后续的指导和支持跟不上。

在自然角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是创设好自然角环境就万事大吉了,对幼儿在自然角中的感受和发现关注较少,教师常常忽略了对幼儿自主探究兴趣的激发,对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行为的观察,后续学习的指导和支持也较少,使得幼儿和自然角之间的互动性不够。

源于这些现状和问题,我对自然角环境、内容及指导方法开展了研究。

一、核心概念与文献概述

(一)核心概念

1.课程与课程视野

课程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概念。课程即经验,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园中凡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皆是课程。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幼儿园教师应该树立课程意识,在课程视野下将自然角视为幼儿园课程构建和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自然角活动。

2.自然角与自然角活动

自然角,是指在教室及其附近创设的供幼儿观察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场所,它提供了幼儿能经常观察动植物、能参与小实验装置或亲身体验操作工具等的机会。幼儿在自然角的环境中,通过参与对动植物的照料、管理、种植等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幼儿在自然角中自由探索,感受自然,从而获得成长。

(二)文献概述

近年来,自然角活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国内外对自然角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而理念的更新也让我们重申了自然角活动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当下自然角活动的开展寻找了相关的理论支持,一切从幼儿出发,从儿童立场去思考问题和反思。

1.自然角活动的相关理论基础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下简称《素养》)中有六大领域及18个要求。《素养》虽然是针对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但对我们学前教育具有引领、指导和借鉴作用。

《素养》指明了幼儿教育的长期目标和方向。幼儿阶段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品格和能力在《指南》中得到体现。《指南》给我们规定了幼儿发展的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幼儿园应以《素养》为方向,对幼儿进行核心素养教育。

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属于科学活动范畴。《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和途径就是探究的过程。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自然角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的课堂里进行探究和实践,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积淀观察探索、比较分析、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探究能力,感受着探究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的体验、总结每一次失败的经验,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我们要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获得正确的积极的美感,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情感体验,从而去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在我们的自然角里,包含着错落有致的场景布局、创意器皿制作,甚至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块石头、一条鱼等丰富的审美元素,幼儿在每天的观赏和研究中,会对美形成初步的概念,了解美的初步含义,促进美感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幼儿感受美、体验美的源泉,也是开展认识、探索和欣赏活动的天然凭借。

(2)自然观察者智能理论

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其中一种智能。传统智能理论只强调人的逻辑数理智能及语言智能等,加德纳教授在其研究中发现,一个人不仅包含以上两种智能,在1983年他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中,介绍了包括空间智能、运动智能等7种智能类型。1995年他又提出自然观察者智能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第八种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种及类似物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拥有这项智能的个体,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

儿童同样具有自然观察者智力,如幼儿对自然和动植物有好奇心,渴望探索自然景观,喜欢对动植物分类、辨认,热爱大自然等等。因此,我们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对自然的探索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与自然亲密互动,开展相关项目活动,教师提供相关内容和工具,让幼儿在精心设计的自然氛围内自由探索体验,并对幼儿的问题疑惑予以解答指导,使幼儿的自然观察者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亲近自然、与自然互动的场所。幼儿通过种植活动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特性,通过饲养活动了解动物生活规律。在种植饲养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分辨能力、分类能力都得到了相应地提高。同时,通过自然角活动,幼儿的自然智力与其他智力能够相结合发展,在活动中与同伴教师的沟通交流、观察记录等,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绘画能力、书写能力、运算能力等。

(3)“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他提倡“做中学”,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从亲自动手操作与活动中获得知识。幼儿园自然角是一个微型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解自然探究生物习性的绝佳场所。幼儿通过种植饲养活动与动植物持续互动,积累相关经验,获得成长。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多年实践研究中摸索出一套教育思想体系。教育方法上,他吸收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提出“活教育”理论。核心是让幼儿在“做”中获得全面发展,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其次,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在教育内容上,他提出“五指活动”,其中儿童的科学部分包括种植和饲养,对自然的探究等。

2.自然角活动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截至2019年6月1日,以“自然角”为主题的中文期刊论文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足80篇。概述这些文献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自然角活动的意义与概念。申雅霏(2017)在归纳相关文献后认为,自然角获得有助于幼儿获得有关自然的科学经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品质,有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①]一些研究者对自然角活动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张俊(2011)认为,自然角即在幼儿园活动时向阳角落,安放桌子或设置分层木架,,将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或收集的非生物有秩序地布置其中。自然角是集中、真实再现和反映自然的场所。[②]王艳芝和郑兴娟(2014)提出自然角是幼儿园班级活动室内设置的、有序摆放着各种适于室内生长和饲养的动植物、无生命物质材料和自然工具的场所,一般处于室内向阳的某个角落或廊沿;室外空地上设置的;有充足阳光、水分和空间;可以种植各种植物的科学活动场所。[③]幼儿园自然角主要是指幼儿园利用班级的走廊、阳台等角落或园内空地设置的,供幼儿饲养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各种自然物和种植饲养工具,让幼儿进行自主自由观察、进行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④]

二是自然角活动的创设与实施。

杨枫(2011)提出,自然角内容应分类选取,满足不同区域需要,观赏类和观察类的植物品种要有差异。[⑤]周利文(2013)通过观察发现,目前自然角内容摆放凌乱且缺乏层次。植物选取上过分强调美观整洁,自然角沦为摆设,利用率极低。[⑥]丁永亮(2014)指出,班级自然角要依据班级大小,幼儿人数等因素而创设。空间要足够宽裕,供植物摆放及幼儿观察体验。同时尽量选取阳光充足易于植物生长的地方。自然角可以设置在科学区旁,便于开展融合类主题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自然角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积极性和创造力。[⑦]总之,研究者们认为,自然角活动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加强自然角的管理和自然角活动的教师指导。

二、自然角活动目标的研究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满足各年龄段幼儿兴趣和符合他们认知需求的自然角活动,我们认真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及《幼儿科学教育》等相关用书,从课程的角度思考幼儿园自然角活动的目标及各年龄段的要求,帮助教师能把握年龄段特点,开展适宜的自然角活动。

1.自然角活动的总目标

(1)亲近自然,对动植物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对动植物进行研究,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感受生命力,体验人与环境与动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有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4)学会发现和欣赏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在探索中的感受和发现,萌发审美情趣;(5)学习使用工具,积极参与种植饲养活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后的喜悦之情。

2.自然角活动各年龄段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对各年龄阶段的要求及自然角总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各年龄段自然角活动目标,既体现幼儿各不同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又要体现各个年龄段之间教育的连续性。

3-4岁自然角活动目标: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动植物感兴趣;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或动作,注意并发现动植物明显的特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感知周围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成人的引导下,一起感受和欣赏动植物的美,并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常用的工具,参与简单的种植饲养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4-5岁自然角活动目标:关心、爱护动植物,愿意收集与动植物有关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对动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体验季节对动植物的影响;发现动植物的外形及色彩之美,并尝试用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的美;学习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主动参与种植饲养活动,感受劳动后的艰辛和快乐。

5-6岁自然角活动目标:能主动参与动植物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兴奋和满足感;学习观察和探究的方法,发现和描述不同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并设法验证;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探寻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并运用符号、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与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对美感的体验;能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对动植物进行照料和管理,体验劳动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学会珍惜他人劳动。

三、自然角活动内容的研究

1.自然角活动内容与主题活动

我们在创设自然角活动时应该使其和其他课程有机相融,相互衔接,在自然角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思考和幼儿主题活动相融合,将主题的核心经验在自然角中落实,试想将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发挥最大化,让幼儿在实景中操作,丰富幼儿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使我们的课程变得更加整合、系统。在自然角活动中,幼儿主题学习中的核心经验也能很好的在我们自然角活动中落实,把主题中的一部分学习内容迁移至自然角中,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学得更快乐更自主,也使我们的主题教育更具整合性。例如,小班主题《学本领》《苹果和橘子》《小花园》,中班主题《在秋天里》《好吃的食物》,大班主题《有用的植物》《春夏秋冬》等,都能和自然角联动,把主题学习移到自然角中,让幼儿学得更自主更快乐。

2.自然角活动内容与年龄特点

教师在思考自然角内容的安排上,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发展出发,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幼儿兴趣和经验的自然角活动。

小班。在选择小班自然角内容时,从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动植物的外部明显特征。在植物的选择时,我们可以选择季节性、颜色、形状各异的绿植花卉,从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饲养也选择一些具有明显外形特征、幼儿熟悉喜欢,并容易养活的动物,如乌龟、兔子、金鱼等;在种植的选择上,则选择那些比较容易发芽、幼儿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种植物,如花生、黄豆、土豆、萝卜、大蒜、洋葱等。

中班。中班的幼儿有意注意快速发展,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有意的观察来比较动植物之间的异同,如植物之间生长比较、植物生长环境比较等。在观察中可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进一步感知植物的特征。因此,在植物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味道的植物、生长需求不同的植物(如多肉和普通植物,它们所需的生长条件不同,叶片的厚薄不同等)。在动物方面,可选择生长有明显变化,扩展更多的动物种类,如小蝌蚪、蝈蝈、蟋蟀、蜗牛等。在种植活动中,种植的内容较小班更为多样了,可以开展不同的种植方法的比较,如沙水土的比较,植物向阳性生长的比较等。

大班。大班幼儿在观察探究能力、认知水平及操作技能等方面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自然角活动中则更多地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收集等方法对动植物进行探究和认识,并发现其中的关系,如动植物与季节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等,如动植物的生态循环养殖、植物特性实验、动物本领探秘等。

四、自然角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研究

(一)优化环境,多元材料投放

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求的欲望。因此,我们要鼓励并支持幼儿对自然的探索欲望,创造条件让幼儿与自然亲密互动,开展相关项目活动,作为教师要提供相关内容和工具,让幼儿在精心设计的自然氛围内自由探索体验,并对幼儿的问题疑惑予以解答指导等,使幼儿的自然观察者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1、从环境入手,凸显年龄特点

自然角的创设,我们应该符合幼儿发展的基本经验,符合课程实施的要求,从整体环境设计入手,创设符合各年龄特点的自然角环境。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两个字“趣”和“序”。

①趣——趣味十足,引人入胜。

幼儿园的自然角首先要体验一个“趣”,只有幼儿觉得有趣了、感兴趣了,他们才会热情地投入其中,但在各个年龄中,幼儿的年龄特点差异大,兴趣点又有所不同,所以这个“趣”在各年龄段有各自的侧重点。

第一,小班——乐趣。

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并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尤其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背景更感兴趣。

因此,让幼儿进入自然角要感到有乐趣,教师可以选用一些色彩鲜明的色调、形象生动的卡通形象、多选取石头、树干、木桩等自然物,创设充满童趣的情景,投放幼儿常见熟悉、外部特征明显、易于让幼儿观察认识的动植物。小动物或者植物的器皿也可以是装饰和DIY成各种卡通形象或艺术作品,既美观有趣又有艺术感,吸引幼儿的目光。充分利用自然角背景的鲜艳色彩,充分刺激小班幼儿的感官,发展小班幼儿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望。

第二,中班——有趣。

中班的自然角相对小班,环境上就要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有互动性,让中班的孩子感到自然角活动的有趣,有主动探索的欲望。因此,在自然角的创设上,要留有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增添工具和留出自我表达的区域,让幼儿有更多与动植物的近距离互动的项目,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多方位感知动植物的特征,感受生长的过程与变化。

第三,大班——兴趣。

根据大班幼儿乐于自主观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对动植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和保持探究的兴趣。

在大班的自然角中,要充满探索的挑战,让幼儿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能引发幼儿对动植物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留给幼儿多元的表达空间,并在整体环境中提供幼儿探究的工具和各种资源来支持幼儿的学习,让幼儿通过一段时间持续的观察和实验,动植物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变化,从而感知动植物之间、植物与人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序——合理布局,有序规划。

整体空间布局时,要体现有序性,利用好上中下三层空间,体现层次。同时,也可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区域划分,分类投放。我们可对自然角在区域上做以下一些划分,如观赏区、操作区、实验区、饲养区、表达表现区、资料区、工具区等,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及个人兴趣的发展。

第一,观赏区:投放一些常见花卉及观叶植物,也可根据季节或主题需要投放瓜果蔬菜、相关创意作品及自然物,供幼儿欣赏和认识。

第二,操作区:让幼儿体验参与种植养护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

第三,实验区:创设与动植物相关小实验,探索其中的现象和变化的原因,学习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区更多适合在中大班中呈现。

第四,饲养区:饲养一些比较好养活、常见的动物,如乌龟、兔子、金鱼、昆虫等。幼儿共同参与喂养,了解动物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第五,表达表现区:提供一块留言板或记录板,供幼儿对探索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问题进行表达的空间。

第六,资料区:提供一些自然相关的书籍、资料等,也可是版面介绍等,给予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和了解知识的帮助。

第七,工具区:提供幼儿进行种植、操作、实验的工具,认识并学习使用工具。

以上各个区域,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及各年龄段幼儿发展需求,做适当的选择并投放相应的内容。

2、材料投放多元,提供探索可能性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包罗万象的,所以自然角也应该呈现自然界物种的丰富性和变化的多样性。自然角虽然地方小,却是幼儿园中唯一能够提供给幼儿每天接触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变化、亲自管理照顾、接触大自然的地方。所以在创设自然角的环境时,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材料,让孩子自然角这个在“小型自然界”中进行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植物类:选择常见的、特征明显、易于生长、无危害、好照管的植物。

动物类:选择温顺、易于亲近、便于喂养、幼儿感兴趣的小型动物。

蔬果类:常见的瓜果蔬菜。

种子干果类:如大枣、银杏、核桃、葡萄干、桂圆、花生、瓜子等。

工艺艺术品:利用一些自然角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如贝壳艺术品、种子画等。

废旧材料:对废旧物品进行DIY,形成创意艺术作品,用作盛器。

自然物:原生态的自然物,如沙、石、木桩、树叶等。

(二)注重活动体验,支持自主经验建构

自然角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要支持幼儿在自然角中积极主动地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让幼儿成为自我建构知识的主体,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兴趣和发展才能。例如,小班主题《小兔乖乖》中,幼儿通过饲养小兔子,主动建构起对兔子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认识经验,不断地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然角的研究,我们也常常在思考,如何将自然角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以往都是老师们布置得整齐有序,植物凋零了,再换一批,幼儿所接触到的自然角始终是光鲜亮丽、生机勃勃的一面,只是参与了它生长的一部分,而植物最终枯死萎靡的样子往往都被保育员全部清理干净了。那么从幼儿探索和感受的完整性来说,自然角中的杂草丛生、枯萎颓废的场景不也正是教育的契机吗? 10月,我组织孩子们种萝卜;来年萝卜开花结籽,和孩子们一起丰收。整个活动让幼儿参与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感受植物生长与气温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责任感,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

(三)关注幼儿本位,注重观察指导

在自然角活动中,我们始终要坚守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关注幼儿自发的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从而支持和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路者。那作为教师,我们到底在幼儿的自然角活动中要去看些什么呢?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要多多走近幼儿,看看孩子们在自然角中最近的关注点有哪些?听听孩子们聊动植物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为幼儿后续探索提供更好地支持。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体验着学习的方法,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再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让幼儿更想学、更会学。关注幼儿对自我发现的个性化表现。在自然角活动中,引导幼儿对自我发现的表达表现,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儿。例如,饲养小乌龟时,教师可以尝试放手:“乌龟为什么不吃东西了?”“小乌龟到底喜欢吃什么?”“小乌龟如何游泳?”……时刻追随他们的探究需求,给予支持和引导,引导他们运用查阅资料、经验分享、实验验证等多种学习方法,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四)发挥育人作用,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纲要》中指出,儿童的发展不是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机械相加,而是身心的和谐运动与变化,是知识与智慧的统一,是智慧与德性的统一。自然角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是对幼儿整体性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育人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以往我们会更多地关注自然角中科学探索的教育功能,然而在幼儿观察实验后,动植物的去向是我们所不关心的,随即在自然角中换上一批新的内容。然而在栽培植物、照料动物的过程中,正是让幼儿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的教育契机,初步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例如,通过撩蝌蚪、养蝌蚪、放生蝌蚪,幼儿必须承担起照顾的责任,需要耐心和等待,感受成长的喜悦,感受生命流逝的悲哀,学会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这会在幼儿的心中植下“爱的种子”,逐渐由物及人,积蓄理解生命、珍爱生命的优秀情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要支持幼儿个性化的表达,让体验的过程留有学习的痕迹。在幼儿进行自然探索后,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记录,让孩子们把自己渐进的认知、获得的经验和探索的动态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表达。例如,鼓励小班幼儿签到式记录、照片式记录,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帮助他们经验再现;中大班幼儿则以日记本记录、实验记录、语音记录,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积累更多的表达表现方式。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可拍摄视频记录幼儿探究的全过程。

(五)引领家长共参与,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新途径

除了幼儿园开展自然角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以往家长的参与只是在自然角的前期创设中,带来一些动植物,多是完成任务式的家园合作。而现今我们以自然角活动为途径,更好地向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家长了解自然角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参与到自然角的活动中来,发挥家长个体指导,帮助幼儿积累更多个体的经验,引导幼儿更细致更全面的对动植物进行观察,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同时,也帮助家长学会理解、了解孩子,更好的支持孩子,提高家长有效陪伴的质量,开展良好的亲子互动。

五、反思与展望

尽管该项研究成果已转换成区级共享教师培训线上培训课程,但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不断的更新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对许多未尽事项的研究还未涉及。因此,研究的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学习,对“儿童立场”的教育理念更深入的理解和内化,自然角的研究还值得我们再继续的关注和探究,更多地关注儿童的表现,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可将自然角研究的经验拓展到幼儿园的种植园地之中,让我们真正做到生活处处都有课程,在细雨润物悄无声中,在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最初阶段,对幼儿那稚嫩爱好和学习兴趣的萌芽给予细致而有度地关怀与照料。

 

参考文献:

[1] 柏洁.多维度促进学前教育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2.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3] 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M].沈致隆,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景萍.核心素养落地学前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6,24.

[5] 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 潘燕玉.“小小一角,智慧无限”——浅谈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管理 [J].学术研究.2013,01.

[7] 全晓燕.幼儿核心素养早期介入的园本适宜性课程建构[J]. 新课程研究.2017,12.

[8] 申雅菲.幼儿园自然角现状的研究——以福州市A园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7.

[9] 李小丽.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05.

[10] 夏惠贤.论自然观察者智力及其课程开发[J].比较教育研究.2004,01.

[11] 郑慧英.幼儿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2]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①] 申雅霏.幼儿园自然角活动的现状研究——以福州市A园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②]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46.

[③] 王艳芝,郑兴娟.幼儿科学及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5:66.

[④] 申雅霏.幼儿园自然角活动的现状研究——以福州市A园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⑤] 杨枫.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自然角区域环境的创设[J].新课程研究,2011(6).

[⑥] 周利文.利用自然角促进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浅析[J].特立学刊,2013(4).

[⑦] 丁永亮,汪秀华.关于创设幼儿园班级自然角的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