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 地理
论文交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探讨》

摘要:分组讨论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分组讨论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分组讨论法   合作   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分组讨论法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许多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在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贯彻二期课改精神,笔者尝试将分组讨论法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纵览各种分组讨论教学法,笔者认为所谓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利用分组讨论可以提高有限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与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总结过去一些分组讨论教学的情景,我们发现在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时往往出现一些如下问题:

1、学生的参与面有限;

学生学习基础和心态是有差异的,因此分组讨论时,往往少数反应快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多数人游离,他们几乎成为“多余人”,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小组汇报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这样真正参与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2、学生间缺乏主动合作;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经常会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甚至不友好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原因是有些学生由于还没有预习新课,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或者是老师事先根本就没有让学生准备预习和思考的要求。

3、重分组讨论形式而轻实效;

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有些问题过于简单,并不具有探究性,也就是把不必要讨论的问题拿来分组讨论;此时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形式很热闹,但这种分组讨论只有表面形式,却并没有实际效果。

4、学习的时间不足或过多;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有的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有的学生正在讨论的兴头上、有的还学生还在探索其中的问题时就不得不喊,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也有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的,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以上种种现象反映了在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法时常常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来看,归结起来主要是:如何恰当地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事先准备并激发和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如何对学生提出在讨论中处理自己与同学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分配分组讨论在整堂课中的时间。另外也反映了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为此,本人尝试在自己的教学班里运用地理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法来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效率,努力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探索以上分组讨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试图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班的有效的分组讨论教学法。

二、研究的过程

由于学生真正掌握用分组讨论法来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因此本研究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尝试参与阶段,熟悉自控阶段,默契合作阶段。

1、尝试参与阶段。教师首先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又要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认识规律。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老师的鼓励,逐渐适应参与讨论的学习习惯,使一些胆怯的学生能够或多或少地参与讨论。

2、熟悉自控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既要说,又要听,使讨论能够有序进行。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会使自己的讨论能够围绕中心,说在点子上,同时扩大讨论的参与面。

3、默契合作阶段。教师的注意力要放在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引导,引导讨论步步深入。学生在讨论中学会通过辩论探究问题,提高讨论的探究质量。

 

三、分组讨论教学的实施

(一)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精选:

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是一定要紧紧扣住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经验证明:设计讨论的问题,一要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二要设计步步深入的问题。

1、设计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

例如:在《城市化》专题中,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和社会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于是我设计的问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达到这样的目标呢?这样,同学们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从城市规划、旧区改造、道路建设、场馆建设、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配套设施、工程保障等方面加以阐述,既了解了世博,又提升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

问题如果难度过高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意:

1)要作一定的引导。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2)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分组讨论的最好时机。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例 :还在《城市化》专题中,我首先通过给学生看上海的城市变迁和人口规模变化图,提出了城市化概念和城市化特征问题。接着提出了为什么人口呈现这样的变化和流动,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事物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化。又接着提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情况是否一样,从而得出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差异。接着又提出,两类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有没有产生共性的问题,由此推出了城市问题,那么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我们的世博会建设又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呢?而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问题一步一步深入,从书本到生活,从理论到实际,从国家到自己,既理解了知识,又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大上海的情感。

 

(二)对不同的问题要实行不同的分组方案:

    分组的方案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问题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

1、同桌式分组: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经常化的,在地图中要寻找某一地理要素,如果采取同桌互助,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不同的页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时,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翻到不同的页面,进行对照,可以减少页面的翻动,而且直观明了。例如:要寻找行星风系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联系,就可以一位同学翻到行星风系图,另外一位同学翻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这样既方便读图,又达到共同参与的效果。

2、按座位并列式分组:

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教学内容,按班级座位分组,让各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如:《地貌》专题的学习,就可以根据主要的地貌类型,要求班级中的四个大组分别就某一种地貌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等进行具体了解并加以说明,这样使学生在掌握一种类型的同时也了解了其他几种情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3、根据观点辩论式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运用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观点,对学生分组,小组可以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问题、水利工程的利弊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这时的分组可以采取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进行。辩论式分组学习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投入,学生就在这种情境中促进了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要丰富多样:

灵活运用分组讨论的不同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1、协商法:

讨论时,小组成员可以先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或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如:《中国地域文化专题》中,我先提出了问题,请从自然环境、生产特点、饮食、民居、方言、文艺、等方面考虑,我国形成了哪些地域文化景观?而后各小组成员自己思考,汇总形成小组观点,再拿出来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全体的共识。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又汇集了同学们的共同智慧,起到了提升对伟大祖国悠久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互补法:

在小组中每个成员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如:《中国地域文化专题》的讨论,有的小组在其他小组的提示下,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思维产生了碰撞,情感产生了交流。

3、提问法:

可小组内提问,也可小组间提问,可学生之间点名提问,也可男女生相互提问等等。这样的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如加入一些竞争机制,则使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也培养了集体荣誉感。本人在工业区位条件的教学中就采用了此种方法,同学们在相互的提问和回答中,逐渐认识到了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类型的工业所影响的主要因素的不同。本来一堂比较枯糙的课就这样变得容易理解,且锻炼了同学的思维能力。

 

四、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总结

1)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在合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和独特见解,也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过程,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

2)在地理课上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以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跟上二期课改思想为前提。笔者体会到,教师的教学只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教学情境,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引导,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3)学生要适应分组讨论学习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分组讨论教学法也有一个通过实践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     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王坦    《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