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学科德育研究指导
历史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几点建议

历史学博大精深,其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德育精髓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拥有的;历史学在汲取他时代和他民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行动的裁决和对人生的设计的德育功效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和无法比拟的特殊价值。

一、改善学科德育的紧迫性

在当代中国中小学校,如何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和魅力,既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主题,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由于中国处在一个发展变化极为快速的时期,也处在一个从所未有的向全世界开放的时期,青少年儿童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的纷呈多样、所受外部的影响极其广泛、芜杂和不确定,就必须加强学校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本世纪初以来,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及其内容,日渐明朗和清晰,及至党的十七大,已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表述。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学校德育将以此为统领,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境遇的学生的特点,按照教育规律,以德育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把道德价值观教育融整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中,和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

二、新课改“三维目标”统整拓展德育空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期望推动学校教育将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标。而且,这次课程改革用生活德育的理念大大改变了传统专设德育课程的面貌,更重视生命的自然禀赋,强调在真实、开放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道德学习的基础是生活,学习的过程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行动、在生活中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道德难题。因此,如果没有学习者主体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德性的萌发、生长和精神的发育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历史新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提出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随之而起的崇高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它是社会前进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之一,也是先进阶层实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在内容上进一步突出尊重生命价值,突出和平、和谐价值观,突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突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在方法上进一步走向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生存状态,贴近人的生活情境,进一步重视激发人的内在学习动机,给人以鼓励、宽容的支持性环境,进一步倡导参与、行动和实践体验。

道德作为人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存在、活跃在人所生活的一切空间。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于某个独立的时空中,也即: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虽然是隐性的,但却与人始终相处。因此,需要以整合性思维而不是分割性、碎化性思维。历史学科新课程目标在强调爱国主义的同时,也重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世界文明史的学习,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明,以及不同文明所共有的人类精神。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宽容、尊重、合作和共享的全球意识。

三、革新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着力点

(一)课程育人:关注教师的德育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毕竟不同于专门的德育课程,历史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历史思维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入道德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开发德育资源,利用历史学科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自然而然地融汇其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积极的影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历史教师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功底、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落实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基本前提。而历史教师自觉提升需要层次、自觉道德践行和自觉承担责任则成为根本保障。

对于历史学科中有关典籍、人物、事件、价值观的学科内容,我们需要用批判性、独立思考、历史感、辨证思维的学科方法加以引导,但其所蕴涵的正义、宽容和理解这些道德价值则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进行开发,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授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道德教育。针对领悟能力、自学能力强的资优生,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段深情的朗诵,无需多言,他自然就会领悟其中的德育内涵。对能力其次的学生,适当的点播和提醒会使其明白其中德育深意。而面对领悟能力相对教弱的学生,可能要教师明确讲出所含有的德育内容才能使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映适时的调整德育内容,调整德育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二)行动育人:创新德育活动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人文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必须指出,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教师需要努力开发蕴藏在历史知识和教学过程中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提升历史教学德智交融的有效性。

1、在生动形象的历史事件中融入关爱生命教育

高中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即将行使和承担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心理上还对家长和学校存在依赖,因此对高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注重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大才”为德育目标,让学生在历史长卷中观察、思考、感悟,培养学生具有大智慧、大气度、长远眼光等良好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终身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以古鉴今中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历史学是关于过去的学问,但是历史学的功效则在现代,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是历史学科的德育精髓。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是历史学德育的又一重要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开发德育资源,利用历史学科生动形象的特点,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德育自然而然地融汇其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争达到历史学科德育效果的最佳化,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和目标。

在学习儒家文明时,可融合的德育内容很多:孝的教育、加强个人修养、时代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现代意识,等等。面对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以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千年流传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儒家文化与现代的冲突与交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就更为的重要的。

3、在历史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与社会的学问。高中学生即将迈入社会或迈入大学这个准社会化集体,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成为健全的“社会人”是历史学科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而言之,是探询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抉择。小而言之,是养成优良的意志品质,能够正确面对社会的林林总总。

通过历史中自然科学史、史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观点和态度、实事求是的待人和处事风格;民族国家、公民社会、儒家文化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人权、法律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维权意识、法律意识;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修养;等等。

(三)环境育人:关注制度与文化建设

道德和情感的产生不能诉诸命令,环境的价值观引导和暗示作用巨大,必须重视制度本身的道德性、必须关注文化的精神氛围和品质。

历史学习是一个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再到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找出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所给予我们的历史启迪,这不仅需要载体,也需要良好的大环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

比如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质量。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橱窗展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参观展览,组织开展铭记历史活动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等。当然,教育环境除硬件的保障外还必须有软件的支撑,实施德育教育的教师个人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师的语言、个人的专业素养等都将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有力的作用。

四、开展历史学科德育教育的指针

1.创设历史情境。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展现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以及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文明成果,帮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过去,陶冶情操,探索自然生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法。

道德是学习者生活经验的调整、生活态度的改变。良好的德育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易于产生联系,形成意义,并转化为自身的具体经验。因此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的历史场景,通过营造相对和谐的人文教学的氛围,让教学不仅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也满足学生的情意需求,达到德育教育的无痕化。

2.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需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一切的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日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因此从整体划一的教育模式走向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顾及其不同的生活境遇,是教育也是德育的主要内涵之一。

3.结合三维目标。

在历史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将“德育”目标与历史学科的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挖掘学习潜能,提倡主动参与、分享收获,将传统的单向教化转向平等对话,沟通分享转化。

4.反映时代要求。

我们在理解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涵时,应与时俱进。既要展现革命先驱无私无畏、藐视权威、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进行传统革命精神教育、民族英雄和民族气节教育,也要展现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勇于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革命者在探索救亡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美德、智慧、毅力等,更要展现历史伟人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不懈追求的精神,进行新时代精神教育。

 

人们常说:影响一个时代人群的政治、社会价值最重要的经验和记忆常发生在这个时代人的青少年时期。道德教育是学科教育的永恒主题,道德教育的成败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每一位高中历史的实践者,有义务,更有责任,全面地、完整地开发历史学科中丰富多彩的德育资源,使德育资源的受益者——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陶冶品性,激励上进,传承文明。

                                            中学教研部历史组

                                              (执笔  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