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课题介绍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英语学科统整心得
徐汇区梅陇第三小学   陆明花


    从字面上看,进步:向前发展,比原来好,是个体发展先后对比的结果。成功:达到价值定义的普遍标准,受到外部公众认可。薄弱的学校几十年也出不了一个北大清华生,但一个学生的课堂听讲、主动提问、完成作业等等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发生调整和改变,又比如学习能力测评中得分上升了,这样的进步就值得肯定,在受到不断肯定的发展中,逐渐完善自我,就有可能获得成功。欲速则不达,我们必须正视现状,定出适切的目标,我们暂且不去考虑有多少学生考入了名牌中学,但我们要看看有多少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
    在人们的耳里,听到的徐汇区的小学不是世外,就是逸夫,好像徐汇区的生源都是顶呱呱的,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在薄弱学校呆了十几年的教师,我心里的感觉不言而喻,而且从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徐汇区23所学校开放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按不同年级进行编班教学,其中11所完全向外来务工子女开放。这项工作从一开始进行,几乎每位有关教师都怨声载道:课真没办法上了,学生什么都不懂,教也教不会……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校位于城郊结合部,全校有30%的学生是外地借读生,余下的学生中有15%的学生来自低保家庭,父母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他们中有买菜的, 有做钟点工的,父母双双下岗的也不计其数。外来务工子女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连模仿都有问题,对语言的学习更是困难重重。本该有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完全落在学校一方身上。由于种种原因,每学期都会从各个年级转进的外地学生,其他学生是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 但是,转进来的学生是什么时候进我们学校,就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开始时我们真的很抱怨,但是慢慢地我们意识到抱怨是没有用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生源,我们的学校就难以生存了。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想办法教会这些学生。为这些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于是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习惯,教学评价这五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整。
    一.教学目标的统整
    对他们的教育要“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征、教学现状等调整、制定了分级分层的目标要求:一年级不论“外来”还是本地,所有新生语言听说方面的教学要求相同;二、三年级由于螺旋式上升的教材编写特点,大部分语言知识点属于复现内容。所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弟能够通过一年学习基本达到和该年级相适应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四五年级则由于缺乏前期英语学习的基础,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弟的英语教学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其中五年级的教学要求下调相对最大,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点和语言量,强调学生语言模仿、记忆等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就形成依级减少学习要求的下调差异,降低教学困难,提高达标比例。
     二.教学内容的统整
     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等同年级横向和不同年级纵向的比对与分析后,我们联合了几所跟我们状况差不多的学校,分年级对现行牛津英语教材进行统整,并且编写了统整指南,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保留基本内容,删减了难度较大的内容,在西瓜和芝麻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西瓜而丢芝麻了。例如我们学校轮到做五年级牛津英语的统整指南,指南的制定面向五年级的每位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离现行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还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将小学牛津英语教材第9册(5A)做了全册的分析与研究,围绕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及知识点进行了难易度的调整。一级目标的要求略低于现行教学大纲要求,但力求学生的达标率95%以上。二级目标的制定则基本达到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并拓展生活中出现率较高的词汇句型。
    三.教学方法的统整
    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逐渐明确,变得可望又可及,那么怎样在实际的一线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1)“小步子”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能达到的实际目标,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时时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进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强化学习动机。补差时千万不能根据最终要求,企图一步到位。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达到目标时,给予及时表扬,让他在群体中获得荣誉感、自豪感。
    (2)2+3时间安排。我在每节课课前安排了2分钟的英语日常会话,学生通过轻松、自由的交谈,创造出浓浓的英语学习的气氛,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有效地投入到后面内容的学习中去。在课末约留3分钟是学生综合听、说、读、写,做练习、消化、解疑时间。本学期,我经常给他们做随堂小卷子,让他们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识,从口头落实到笔头。短短的2+3的安排方式,使得每节课都有始有终,这样对英语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不吝啬表扬。英语对外来务工子女们来说已经是继他们家乡话,普通话,上海话之后的第四语言了,小学生自有语言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可是不能忽视他们对所处的第三语言环境还不熟,更不用说第四语言环境了,他们发音不同、语感不强、语调生硬、接触该语种语境的时间少等诸多不利因素,他们要过“敢说关”、“语音关”、“听力关”、“对话关”、“编演关”等等困难和险阻,要想学好或学精可谓是难上加难。我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回答,就给他“Good”、“Super”,模仿较像的小朋友,给他“Excellent”、“Perfect”,平时胆子较小的学生,给予他更多的表扬。在表扬声中,他们兴趣高昂,他们敢说了,会说了,英语的难关一一打通了,成绩也就上去了。
    (4)不打断学生说话。外来务工子女口语水平比其他学生低,发言底气不足,造成说话不流畅;或者在说一句话或一段话时,有时会出现某个单词读音错误或语法错误。如果教师经常打断他指正错误,错误是少了,但是话却不会说了,更不用说流利地说一段话了。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先耐心地听他讲完,而后表扬他讲的好的地方,最后鼓励他如果那么讲会更好。这样即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锻炼学生流畅地说一段话而且留给学生完整的思维方式。
    四.学习好习惯的培养
    常言道:幼学如天成,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教师要细致、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
    (1)养成朗读好习惯。保证每天15分钟的英语朗读时间,雷打不动,低年级可以跟着磁带模仿,学会洋腔洋调,高年级朗读的内容可以是单词,词组,对话或课文。从一篇新课文的初步感知到已学过课文的回头巩固,都在朗读的时间和空间里得以实现。朗读可以是语言知识点:如所归纳的同类词,名词单复数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说话,给出一些小的题目,让学生口头作文,从学生的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新授的内容是否掌握。又或者是背诵,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充实语言库存,培养语感。
    (2)养成练习好习惯。我们的学生因为基础太差的原因,一遇到练习,就没有耐心去仔细阅读题目,只求完成来应付老师,而全然不顾质量的高低。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平时的小练习,还是单元练习,每个句、篇的练习中,都会有点滴的提示,要学会去圈出或划出每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如在做名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时,要求孩子找出表示单复数的词,如单数可以找a,an,one ,this ,that 等,反之复数我们可以找two ,some, any, many, these, those 等等。在做动词适当形式填空时,让孩子找出表示不同句型的词,如please(祈使句), can(情态句),now(现在进行时) 等,再根据不同句型的特征进行填空。在老师“手把手”的教育下,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大大提高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产生了。
    (3)养成归纳好习惯。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词汇的认读,背诵和默写非常差。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及时归类,并归纳、比较词的用法,让每个阶段的语言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分门别类地储存。就像有的电脑乱七八糟一大堆,想找个文件要花很多时间,而有的电脑栏目分得很清楚,要调某个文件非常快。那么人脑也一样,也需要我们分门别类地储存知识,这样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4)养成阅读好习惯:注意培养学生精心阅读、边读边思、质疑问难的良好阅读习惯。篇的阅读从简单的单句开始,两句,三句增加,再到一个片断,让学生学会去理解每一句句子,直到整篇文章。教师必须要把握每一个年级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针对自己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弱点,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训练。还需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的阅读理解答题方式。
    (5)养成写作好习惯。写作是了解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综合能力的反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训练学生围绕学习材料的主题写段,随着知识的积累,逐步提高写段的要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尽可能使用多的句型,鼓励他们多写,而能力差的学生只要他们会用I am …, I have… I can… I like...等简单句型。训练时还是应该从口头入手,让学生会说,同时注意段的层次,句型结构的变化,开头句和结尾句子。在平时的写段训练时,要讲究写句子的准确率,避免养成只要写出来,不讲究准确的不良习惯。指导时尽可能要求学生保存前一个年级段写过的作文。因为牛津教材三至五年级的所有主题都是一样的,包括作文也是,都是在同一主题下螺旋上升。每次写相同主题的段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开阔视野,注入新的内容,注入新学的句型,对一些困难学生尽可能掌握最基本的表达句式。
    五.教学评价的统整
    如果用同样的评价方式去对待他们,我觉得有欠公平,就像“龟兔赛跑”,两者之间差异太大,根本没有可比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分层教学,作业也分层要求,包括考试评价都是分层的评价。在备课时精心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1)小组合作,集体评价。每次考试外来务工子女的成绩基本比其他学生差一大截,分数也是少得可怜,久而久之他们会觉得在班内抬不起头。后来我索性不报个人成绩,而报整个小组的成绩,整个小组成绩上去了,我全组一起发奖。在实践摸索中我总结出了“小组合作,集体评价” 方式。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使每个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把整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6人,用七色花瓣表示每一个组,花心是无色的,所有的加分或扣分都是以组为单位的,每天都有课代表记录,一星期为一小结,获得周冠军的一组,花心就用他们这组的颜色,然后贴到“彩虹树”上,一月为一总结,除了看花心的颜色以哪组最多,还要看小分的统计,把月统计分记在树杆上,月冠军将获得物质奖励,组员人人都有,虽然是一粒糖,一块橡皮等小奖品,但我看到他们爱不释手,曾听说一个学生那粒糖整整珍藏了几个月,融化了都舍不得仍。这样要求学生共同进步,只有靠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才能得到加分,故每次测验前都看到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学习,以前独生子女的自私自利,只管自己成绩的人看不到了。这样做淡化了学生个人成绩,提升了集体荣誉感。老师的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不会挫伤后进生的自信心,他们也能体验到小组成功的喜悦了。
在课堂教学中,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价。每一次的小组讨论,每一次的课上发言,都可能为组里加分,如果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精彩的发言,我会特别表扬,同时会给组里加更多的分。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所有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说错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时也不用担心自己成绩的不理想而难堪。学生们的胆子大了,发言积极了,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组里加分,让老师和组里的同学刮目相看,以此来证明:我们也很棒!
    (2)作业分层要求,分层评价。作业的布置,课堂练习的设计也针对学生情况分层次操作。如在写段训练中,学习困难学生可以给他整篇文章,留一些空格,让他们把动词填进去,成为一篇文章,对一些中等学生来说,通过回答问题,把问题的答案组成一篇文章,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他一个题目,自己独立写,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文。有时学生不做作业是因为他们不会做,所以我们尽可能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练习,避免学生不完成作业。单元练习卷的设计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难易度。
    (3)不以成绩论英雄。老师不能光以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切入点,善于随时捕捉、创设契机,一点进步,一件小事,一次作业,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作为我们赏识的话题,也许就是这一点赏识,就可能成为他们渴望成功、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支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的美好的憧憬走进校园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就会产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促使他们为之义无反顾地努力下去。我经常给他们打气说人不是以地域来划分层次的,要看你以后有没有出息;父母的贫富也不能决定你的贫富,要看你会不会抓住机遇;职业也没有贵贱之分,要看你有没有作出贡献。真诚地、大声地为学生的进步而喝彩,让他们由不断的进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