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老师,我有强迫症! ——一例焦虑高中生个案辅导报告

一、背景信息

1. 个案基本信息

Z17岁,男生,高一学生。

2. 来访原因与个案期待

Z所在的班级当天下午有心理课,心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情绪的内容,重点讲到不要陷入自己的情绪,情绪问题依然是可以找办法解决的。放学铃刚响,小Z就背着书包出现在心理老师办公室门口,询问是否可以跟老师聊一聊。于是,心理老师就带着小Z进入心理辅导室。

心理老师刚跟小Z介绍完辅导规则,小Z就说:老师,我有强迫症!原来,期中考试的某场考试中,小Z脑海中忍不住一直回放一首歌曲,这造成他在考场上异常紧张。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小Z还是会忍不住想起这件事,会忍不住确认自己是否还在想着这件事。这种想法让小Z很痛苦,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小Z的生活和学习,有时睡前想起这件事,小Z就会久久难以入眠;有时课堂想起这件事,小Z就会陷入痛苦之中,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小Z非常希望自己能忘记这件事,能不要再想起这件事。

3. 既往史

这是小Z第一次找心理老师做辅导,整个中学(小Z初中也在我校)阶段小Z也从未向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表达过心理困惑。

Z成绩班级中等,与同学和老师均相处良好,从未有过违纪记录。

4. 个案印象

Z很瘦很高,坐在教室的后排,平时上课不算活跃,课下跟我也没有接触,并未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小Z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向我提出心理辅导时,背一个很大的书包,压得略微有些驼背。到咨询室后,我能明显感到小Z的局促:略微收缩着身体坐在沙发上,双手不安地放在腿上,一直背着沉重的大书包,直到我提醒,才取下来,放在脚边。

即使我能明显感到小Z的局促与紧张,但是小Z给人的感觉是收敛的,所说的话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紧张不是那种控制不住的情绪,而是感觉有个重担压在他的肩上,就像那个巨大的书包一样。

 

二、辅导过程

1. 问题评估

Z进入咨询室就说自己有强迫症,我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让他觉得自己有强迫症。小Z说:具体地说,我是强迫思维。昨天晚上我就一直在想这件事,很担心,到很晚才睡着。Z能说出强迫思维这个词,说明这件事已经困扰他有段时间,他自己也查过很多信息,今天来找我或许是小Z在苦思无果的情况下的一次尝试。于是,我就细细询问小Z到底发生了什么。

师:你说的昨天一直在想的事,是什么事呢?

生:我总是会去确认自己有没有想起期中考试时发生的一件事,本来事情做的好好的,突然想起这件事,我就会变得很糟糕。

师:期中考试发生了什么事?

生:考试前听了一首歌,考试的时候脑子里就不停回想这首歌。写卷子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说这句话时,小Z的手也微微颤抖)。之后几天我脑子里也经常响起这首歌。我查过了,这叫耳虫。老师你知道耳虫吗?就是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一首歌,控制不住。

师:你刚才说你会去确认有没有想起这件事,确认是怎么回事?

生: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这件事,一想起来我就会很难受,很痛苦。后来不经常想起来了,但是偶尔我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会突然想到这件事,会突然确认下,自己刚才有没有在想这件事,不管有没有想,接下来都会很痛苦。刚开始几天想一次,最近越来越频繁,昨天想的都睡不好觉。

师:想到这件事你会很痛苦,那你是在痛苦、担心什么呢?

生:我担心我总是要去确认自己有没有想起这件事,担心这种确认越来越频繁,会对我产生影响。有时候上课的时候想起来,就听不进去课了,老师接下来讲什么我都听不进去;有时候正开心的时候想起来,立刻就开心不起来了。我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会产生很大影响。

师:如果你突然想起来去确认自己刚才有没有想起来,如果想起来了会怎样?没想起会怎样呢?

生:如果确认想起来了,就会很痛苦——我为什么又想起这件事?如果没想起,但是只要这么想,就是又开始想这件事了,还是很痛苦。

之后我又询问了小Z一些细节内容,小Z一一描述了他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受到这些念头的影响的。通过小Z的描述,我基本确认小Z没有强迫症,他的担心是在一些非理性信念下产生的紧张和焦虑。之后我对小Z的问题做了总结性的澄清问话:

师:你担心的不是期中考试语文考场上发生的那件事,也不是你偶尔会想起那件事,而是你忍不住会去确认自己有没有想那件事,你担心的是确认这件事?

生:对

师:你担心的不是现在这个事情对你的影响,而是这件事越来越严重,你会不停地确认,你担心自己失控,然后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这件事昨天就影响了你的睡眠。

生:对

综上,在对小Z的问题进行评估后,我把本次咨询的目标定为帮助小Z识别和应对不合理信念,并尝试用合理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

2. 干预过程

埃利斯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书中指出,非理性信念的特点之一是夸大,将事情往坏处想并且将其灾难化。小Z就是一直在夸大耳虫事件的影响,夸大想起这件事会对他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灾难化影响。埃利斯提出,理解和克服困扰的关键在于识别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以及用理性信念替代非理性信念。在对小Z 的辅导中,我使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借助现实、逻辑等手段,帮助小Z识别和克服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师:期中(语文)考试的时候,你发生了耳虫,那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呢?

生:还不错,挺好的。

师:看来期中考试出现耳虫并且你很紧张,并没有对你的考试成绩产生很大影响?

生:好像是这样的。

师:你以前考试有发生过类似的可能会影响你发挥的小插曲吗?结果怎么样?

生:也有过,好像也没怎么影响成绩。

师:那如果以后考试中出现类似现象,或者其他让你偶尔分下心的现象,你觉得一定会影响你的成绩吗?

生:不一定。

师:那你需要担心,一定要杜绝以后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吗?

生:好像也没必要。

确认过以上事实后,小Z的情绪明显放松了一些。接下里我开始询问他期中考试之后的事情,这也是小Z最焦虑的部分——他担心自己会一直想这件事,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

师:期中考试之后,你的成绩有被影响吗?

生:目前还可以,都听得懂,没有落下。

师:看来即使你会去确认自己有没有想起那件事,即使它让你分了心,也不一定影响你的成绩?

生:目前还没有。

师:你的同学有发现你不一样?有跟你发生矛盾吗?

生:没有,他们还跟原来一样对我。

师:那你觉得,如果你以后还是会偶尔想起来去确认这件事,会对你的学习和你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吗?

生:不一定,应该不会有很大影响。

师:看来即使你以后偶尔会想起那件事,偶尔去确认自己有没有想那件事,也不一定会对你产生影响,尤其是学习和人际关系。那你还担心什么?

生:我担心对我自己产生影响。我担心越来越严重之后会影响自己,昨天晚上我就担心的睡不着。

师:如果只是确认自己是否刚才有想过那件事,结果要么是想过,要么是没想过,这个念头应该是一瞬而过,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根据你讲的,它好像在你脑海里停留蛮久的。它是怎么在你脑海里停留那么久的?

生:一想到这个事情,不管我在做什么,正上课还是跟同学讨论,我就开始担心。如果刚才想过这件事,我就很担心;如果没想过,确认就是让我又想到这件事,还是想到了,还是很担心。我就会一直想。

师:也就是说,这个念头在你脑海里过的时候,你意识到这个念头存在,就会抓住这个念头,然后一直想一直想?

生:好像是这样的。好像是我抓住这个念头,不让它走。

师:那能怎么办呢?

生:我也不知道。

师:能放这个念头走吗?

生:我也想放它走。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了,至少你可以不用抓它那么紧。

    Z笑了笑,明显放松了下来。接下来,我问了小Z当这个念头来的时候,他什么反应,小Z说会突然就紧张起来。我跟小Z说我们尝试做一些放松练习,试着放走这些念头,小Z说好。接下来,我先让小Z做深呼吸,然后配合着拳头,在吸气的时候握紧拳头,呼气的时候放开拳头,吸气到顶点时屏住三秒钟。几个练习之后,我让小Z在呼气的时候配合着语言走吧 走吧”“没关系 没关系。小Z做了几个练习。我问小Z感觉如何,他说好多了。

3. 辅导效果

辅导最后,我总结了本次辅导的内容,强化小Z那件事和想起那件事都不一定会有糟糕影响,叮嘱小Z在紧张焦虑时可以尝试放松练习。小Z说自己好多了,暂时不需要第二次咨询;如果需要会主动再来找我。之后,我们结束了本次辅导。小Z看起来比刚来时放松多了,表情舒展了,站姿也挺拔很多。

 

三、个案反思

    本次辅导是单次辅导,之所以能够在45分钟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主要原因是:学生问题明确,教师能够及时准确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高中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又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时期,容易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影响。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不能只就事论事,要能看到学生思维深处问题的核心,帮助学生塑造合理信念,让学生能够自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