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学科德育研究指导
物理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物理学科德育的必要性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德育有明确要求

《纲要》中明确指出:国家制定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二)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育的要求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物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1)求知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完备的实验方法,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2)应用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职业理想的基础;(3)教育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在形成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4)发展功能——物理学及其课程自身的发展就是不断开拓进取、求真创新的过程,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展人的潜能。

(三)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贯彻“两纲”教学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中学物理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指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并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物理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履行育人的光荣职责。

物理学及其课程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完备的实验方法,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物理学及其课程还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因素和育人素材。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该充分展现其求知、应用、教育和发展的功能,在贯彻落实“两纲”精神方面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四)中学物理学科德育的主要目标

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主要是:根据学科内容分层次地,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中学物理德育的具体任务应包括: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实事求是及谦虚谨慎的作风,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

二、物理学科德育的可行性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本身有着巨大的物质价值,它的成果可以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同时物理学还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物理学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已影响和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物理学家的事迹等等又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愿望。物理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 物理学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如下:

1.世界的物质性。物理学中关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可以说明力的物质性。电场、磁场表现的物质属性(如力、能量),说明场的物质性。原子结构的知识反映了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各种运动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光的运动及原子内部的运动等都是物质运动的特定形式,是绝对的,而机械运动的描述则是相对的。动量守恒定律反映了在物体动量转移过程中,系统总的动量保持不变,它表明运动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不变的普遍规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说明了自然界中各种起作用的能,如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等可以按一定的量度关系互相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总的能量保持不变,并且这种转化是无限的、永恒的、永不停止的。

3.对立统一规律。原子是带有正负电荷粒子的统一体;热学中的“宏观与微观”;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力学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永远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一种性质的力,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电磁学中的“正电、负电”,“电与磁”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粒子性与波动性”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电磁波的形成,是变化电场与变化磁场对立统一的结果;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反映了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4.量变质变规律。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物态变化过程,说明温度的变化是数量变化,当变化到熔点或沸点时,引起物质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透镜成像,从放大到缩小,从倒立到正立,从实像到虚像的转化关系;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弹性体在受外力作用超过弹性限度时发生永久性形变;竖直上抛物体达到最高位置后,变为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证。

(二)物理学所体现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1.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一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人们认识、适应、利用自然的有效工具。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科学抽象和理想化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方法,数学的方法,假说的方法等等。

2.科学态度。科学态度应包括:实事求是的态度、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态度,认真、严谨的态度。科学态度不仅是科学家成就事业的基本保证,而且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实践中所应有的基本态度。对科学的热爱成就了个科学家的事业。

法拉第在长达42年的科学研究中,每天坚持对实验情况做详细的记录。记录发表时成七卷,长达3236页,在实验记录中留下了大量的“没有效果”“没有反应”“没有规律”等字样。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坚持肉眼观测星辰的运动历时21年。完成对78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 

卡文迪许一生在自己的实验室中工作,用近50年时间测出了引力常数,被称为“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开创了弱力测量的新时代”。近百年来卡文迪许实验室培养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已达26人。

   3.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其核心是批判与创新精神,还有追求真理勇于进取的精神,献身科学淡薄名利的精神等。

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作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冲进家门时留下“不要动我的图”的遗嘱,布鲁诺为维护“日心说”甘愿受火刑,伽里略在被软禁期间写下了《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都是对科学精神的最有力诠释。

(三)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之一,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辉煌成就。

1.我国古代著作《墨经》、《考工记》、《天工开物》、《论衡》、《梦溪笔谈》、《齐民要术》、《太平广记》中有关科学技术的记载和论述,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例如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方面,《墨经》一书中不仅有两处专门记载杠杆原理,而且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说得很全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墨经》堪称世界上第一部光学著作,内有关于光的直径、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记载。在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1千多年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可靠的日食记录,比巴比仑最早的日食记录大约早600年。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中已记载有“顿牟掇芥,磁石引针”(“顿牟掇芥”就是说顿牟经摩擦起电后可以吸起轻小的物体,顿牟是琥珀的古称之一)。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有磁针的方向常偏东,不全南的记载,说明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地、准确地论述地磁倾角的科学家,比西方传说哥伦布发现地磁倾角(1492)早400多年。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上记载的升空灯笼,就是现代热气球的原理,比欧洲人发现早得多。

2.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不胜枚举,如指南针(包括指南鱼、指南龟)、地动仪、回音壁、石拱桥、西汉的“透光镜”等等。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传播机械和其它技术达26项之多。

3. 在水流能和风能的利用方面,17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利用风车做功。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在浮力的认识和应用方面,有6岁的曹冲称大象;宋怀丙打捞铁牛。在杠杆的应用方面,有三千多年以前就用来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汲水的桔槔;战国时代的天平和砝码。

4.我国现代在物理学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成功,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秦山核电站、长江三峡大坝水库的建成、上海磁悬浮列车成功运行等都处于国际前列。

三、物理学科德育的操作性

(一)结合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物理知识包含着很多思想教育内容,特别是包含很多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使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变成使学生能够感受、能够领悟、能够体验、能够认同、能够习得的一种文化元素。这要求教师要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因为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应用、创造、更新的过程中,蕴含其中的精神文化价值需要教师去理解的、去感悟、去挖掘、去丰富、去完善。只有教师真正理解的内容才可能潜移默化于教学之中,才可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教师要有国际视野,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如物理学中的求真、至善、唯美)。将物理学史中丰富的史料恰到好处地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物理、尊重自然的情怀;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毫感,激发爱国热情。

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对电脑、网络的熟练掌握,为课内外结合提供了充分条件,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有关教育资源。另外,还可以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图书馆查询资料。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获得丰富的资源,然后在课内组织交流、或以黑板报、壁报、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二)在实验过程中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了解、研究、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获得知识的结论,还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伴随的科学方法。因此物理学教学的过程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知识间有机的联系,领悟形成知识过程中的带有规律的东西。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实验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要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学生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归纳、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内容。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验结果的交流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与谦逊的个性培养。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场所,教师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对实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如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并把实事求的态度带到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用物理学家事迹进行价值观教育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物理学史中科学精神的丰富蕴藏。在物理学史上,有许多物理学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信心和意志,与困难做斗争、与过时的旧观念做斗争、与科学内部和外部的阻力甚至迫害做斗争。他们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严谨细致、唯物唯实,他们的业绩长存史册,他们的精神彪炳千秋。如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在讲解欧姆定律时,首先向学生介绍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得到这个结论是不容易的,经历了10多年的辛勤劳动,做了大量实验。

我国的一些物理学家他们取得的光辉成就与其具有的科学精神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的宝贵财富。如1921年叶企孙测得普朗克常数与现代世界上公认的最准确值之间相差无几,被国际上引用长达16年之久。19241926年吴有训在芝加哥大学与康普顿一起证实了康普顿效应。1930年赵忠尧在实验中发现硬T射线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最旱为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现象提供了实验验证。1941年王淦昌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得到实验验证。1949年钱三强和何泽慧发现了铀核在中子打击下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受到约里奥·居里的高度评价。我国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不仅在物理学研究上卓有建树,而且具有十分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无疑是进行科学精神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宝贵的物理学学史素材,可以使学生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感悟和理解科学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看到科学家的艰辛与卓绝、逐步形成科学观念。

(四)以教师高尚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优秀的个性品质也是物理教学的育人任务。它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物理教学和谐的统一的整体。个性品质是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态度,意志,作风,习惯,气质,性格,精神,等等。

物理学科教学德育是否有实效性,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物理本人,取决于教师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物理学的态度、对待教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态度。教学过程教师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对待实验的做法、对待环境的举动、对公物的感觉、对美的追求等等都是德育的过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得体行为举止将成为润物细无声的学科德育,是春风化雨。

教师的实验技能如何等等这些在实验过程中都能一览无余的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的科学态度,要尊重实验事实,要能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有改正错误的勇气,要善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与建议,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归纳、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内容。

每个物理教师都深刻地认识到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关键,兴趣要靠老师培养。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时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平时讲解新课时,尽量减少坡度,各个概念力求讲清楚,对实验现象力求分析透彻。通过介绍物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促使其萌发学好物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并让学生在知识反馈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也是今后更好地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尤其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作业要规范化,字迹要端正,理解概念要透彻。教师要经常不断地提出要求。当然这些要求应使大部分同学经过努力后都能达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思维品质。

(五)物理学科德育的原则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要注意三个原则:有意原则、有序原则、有机原则。有意:即教材与德育目标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目标控制。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有效落实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序:即对教学的德育内容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有机:即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或训练点为突破口。

(六)物理学科德育的评价

强化学科德育的规范,切实将落实学科德育纳入教学计划,抓实学科德育在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环节,并注重学科德育的研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将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业与物理学科德育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在完成物理学业的同时,所表现出对学科德育规范的认同、践行、习惯;将评价教师的学科教学与评价学科德育结合起来,引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评价学科德育效果与评价学科德育过程结合起来,评价“行”与评价“知”结合起来,注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利用物理学科优势,使物理学科德育手段多样化、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和现代化,努力营造具有良好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评和他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根据物理学科德育的发展实际,逐步建立物理学科德育评价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如: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将教师课堂上的落实学科德育纳入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学生物理学科学业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案,将物理学科德育认知与践行纳入学业成绩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等。

物理学科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但滴水成河,积沙成塔,一个标点、一句话、一道习题、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德育,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总之,只要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深入、全面和坚持,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中学教研部物理组

                                         (执笔  赵谊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