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爱菊小学

“洋”娃娃的中国情结

一、活动简介

1、背景介绍:

目前,在沪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籍人士子女有1000人左右、港澳台侨胞子女有4000多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在非国际学校念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这些孩子和其他中国学生一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而我们徐汇区爱菊小学境外班成立至今已有5年,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加坡、港、澳、台等),共计80人。由于孩子们的个性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来到中国学习的时间还不长,对中国语言文字、民族风情、中国文化等了解甚少。


据统计,孩子们最津津乐道地是迪士尼乐园,最期待的是圣诞老人的礼物……如何让这些“洋”娃娃真正融入中国文化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

2活动目的:

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指导思想,以《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之文化认同感教育为切入点,并结合学校已有的“节情”教育的特色路线为支撑点,在境外班分别开展了《“洋”娃娃过中秋节》、《民俗作品我来画》、《境外班科技之旅》等多个主题鲜明的系列创新活动。

3、策划思路: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尝一尝、演一演等多种形式,通过“吃月饼过节”——“剪纸作画”——“科学探究”3个递进环节,让境外学生真切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他们中的许多人爱上了中国文化、交了中国好朋友,甚至把中国文化带到了国外。

二、操作过程及说明

环节一:“过节”——《“洋”娃娃过中秋节》

()前期准备:

19/59/9利用校园网络,各班在中午上网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并制作成小报。

29/129/15各班布置并展示《“洋”娃娃过中秋节》的专题版面。

39/15利用午会课进行“大手牵小手”活动,即高年级同学为低年级小朋友讲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等)

4、每班准备一些月饼等食品。

 

()主题集会:

1、宣布开始:

“洋”娃娃的中国情结——上海市徐汇区爱菊小学境外班主题集会现在开始。(齐唱校歌)

 

2、说一说(真情流露)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佳节,每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念远方的亲人,与家人团圆,吃着月饼,赏着月亮,体味亲情的温暖和美好,所以,我们大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来自台湾,也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我喜爱我们爱菊这个大家庭,当然我更希望我们的祖国能早日统一。

——四A班廖之宁

 

——“亲爱的Mike,你好吗?你回美国已有3个月了,我们大家都很想念你。真希望你能再回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打球、游戏。今天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请你抬头看看美国的天空,月亮是否和中国的一样圆?看,我画了一个月饼送给你,尝尝吧!

祝:中秋节快乐!”

——三A班张维乐写给同桌的信

 

——“法国是我的祖国,中国也是我的祖国,亲爱的班主任孙老师,谢谢你给我戴上了红领巾。有一次我做梦变成了一个蜘蛛侠,飞到了爱菊小学,飞到了您的身边。我一定会回来看大家的!想念你们的白斯!”

——节选自白斯发来的电子邮件

 

 

3、画一画(特长展示)

——请境外班所有学画画专业的同学们,上台展示长卷画《“洋”娃娃的中国情结》。学生们用稚嫩可爱的画笔,描绘心中的中国。(画名包括:在中国过节、今夜月儿圆、漫画—我穿旗袍、同心结等等)

 

4、演一演(实践表演)

节目1:古诗吟诵《江南好》;表演者:五A班。

节目2:古诗朗诵《十五夜望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演者:三A

节目3:儿歌《新三字经》;表演者:二A班。

节目4:朗诵《飞吧,风筝》;表演者:四A班廖之宁(来自台湾,该朗诵获

徐汇区学生普通话比赛二等奖)

 

5、尝一尝(互动环节)

——各班切月饼,并制作成各种造型,再配上水果、点心,装成盘,很有艺术性。大家一边互相品尝味道甜美的月饼,一边随着背景音乐或吟唱或聊天,营造了暖意浓浓的和谐校园氛围,蕴藏了中国人文韵味带给孩子们的团圆与祥和。

6、唱一唱(高潮结尾)

——挥舞荧光棒,全场齐唱《 We are the word》——天下一家,说明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都可以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体验到大家庭的温暖。

7、校长寄语()

8、宣布结束:“洋”娃娃的中国情结——上海市徐汇区爱菊小学境外班主题集会到此结束。

实施效果:

从学校已有的“节情”教育特色入手,抓住中秋节这个教育的契机,合理的组织安排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顺理成章,得心应手。孩子们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对中国文化有归属感,有文化认同感,并内化于自身人格的塑造。

但我们知道,仅仅过个节还不够,于是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开辟了国画、书法、剪纸、围棋、艺术语言等各种艺术拓展课,境外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加,从中学到了很多本领。

 

环节二:“剪纸作画”——《民俗作品我来画》

1、学科:四年级美术

2、执教者:汪军(徐汇区美术学科骨干教师)

3、教学目标:欣赏了解剪纸独特的民族特色,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美感,通过观察了解对称造型的特点,尝试制作,体验剪纸乐趣。

4、欣赏:

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件剪纸作品,叫《团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剪纸作品,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看了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小结: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不仅勤劳而且非常有智慧,他们能用剪刀和纸,创找出这么精美的作品,非常了不起。)

5、提问: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你们知道什么是民间艺术吗?(民间艺术就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流传于百姓间的艺术。剪纸通常是有些妇女和女孩制作的,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民间艺人。)


6、介绍剪纸的作用——在今天,剪纸还是馈赠外国友人的很好的礼品。

注:A班学生把当场制作完成的剪纸作品,赠送给日本“草浸市”教育代表团中学校长。

7、通过对折、剪的方法可以得到对称的造型。(小结:设计造型时要抓住特点,而且夸张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常用的剪纸花纹有月牙形、锯齿形、水滴形)

8、学生制作——剪对称的外形,夸张特点,设计花纹,线条要流畅。

9、展示作业并讲评:

你喜欢哪张剪纸?为什么?

告诉大家你剪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剪的?

布置窗户:把我们做好的剪纸作品贴在窗户上,美化我们的教室。

小结:中国还有许多民间艺术,比如北京的面人,无锡的泥娃娃等等。但是会做这些民间艺术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了,希望你们不仅喜欢这些民间艺术,而且能学习制作这些民间艺术,把他们流传下去,让大家都能欣赏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

实施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亲切自然,而对于这些境外的学生来说,更感新奇、独特。对于中国,他们充满了好奇,更喜欢制作这些民俗艺术品,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除了“过节”、“上课”,还应该融入中国社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中国日渐强大的科技水平。

 

环节三:“科技探究”——《境外班科技之旅》

一个秋意浓浓的上午,爱菊小学境外班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落叶缤纷的岳阳路。教育会馆里的科技展将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世界,去聆听地底下的声音,去遨游无边无际的太空,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物理学、化学、信息学、仿生学汇聚起了一个五彩斑斓、奇异幻妙的大千世界。

境外班的这些孩子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见多识广,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敢于尝试,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有着渴求知识的热情和渴望创造的激情。来到这里,孩子们仿佛来到了科技乐园,一头扎了进去。

看,这个自行车的轮子怎么是方的?能骑吗?我来试试,哟!还真行啊!别看它是方轮,走楼梯可比原轮自行车省力多了。哎,大家快来,让我们到太空隧道去遨游一番吧!走进隧道,仿佛走进了神秘的宇宙,星云、陨石、黑洞、一个都不少。哎呀,不好,怎么摇晃起来了!哦,原来隧道还仿造了失重的状态,让我们也来体验一把宇航员的感受。

最让大家兴奋的时刻终于来到了。科技馆的叔叔将指导孩子们亲手制作娃娃翘翘板,可别小看了这个翘翘板,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作品做得最平衡。于是,孩子们忙开了,先构思,再动手,请教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结果呢?叔叔竖起大拇指:“你们个个very good!”

短短的科学之旅结束了,可是在境外班的这些孩子心中,热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种子已经萌芽。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纷纷说道要把今天有趣的经历写信告诉国外的父母和朋友,让大家都来分享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三年级的sydney更是在周记的最后写道:“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的未来。”这也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心声。 

 


四、反思性总结:

1、十六大报告将民族精神定义为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归属于最大的族群,是国家认同;归属于久远的族群传统,是文化认同;这种归属内化于个体的知、情、意中,则为公民人格。

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境外学生感到有归属感,有文化认同感,并内化于自身人格的塑造。

 

2文化认同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既重视人际和谐、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今天这样一个多极的且纷争不已的世界,中国文化的“爱好和平”及“和为贵”的智慧能为国际秩序提供一个合理的战略框架。

文化传统的教育旨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奋斗。我想,对于境外学生也不例外。所以,这一系列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境外学生家长们的高度评价。

 

3人文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纳中华民族注重和谐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了解并践性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

所以,“中秋节”、“剪纸”、“科学之旅”这三个环节,都是一个个教育的契机,从学校已有的“节情”教育特色入手,合理的组织活动,便顺理成章,得心应手。我们将继续努力,探寻对境外学生的教育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