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课题介绍
《初中语文新课标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新课标资源库的建立与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崔剑平

 

一.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资源的创建与共享日益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重点。纵观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虽储存量巨大但缺乏针对性。06年9月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在全市全面铺开,而各教育网站上与新教材相配套的资源少至又少,即便有零星的资源,这些资源也需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因此建立一个体现新课标理念、紧跟教改步伐、贴近教学实际的资源库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需求,所以,我们提出本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实践依据

我校是二期课改试验基地学校,初中语文是首批使用新教材的试点学校之一,自2001年使用至今已历时5年,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成功的案例和有价值的试题,如果利用资源库的管理平台遵循自愿的原则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管理起来,实现共享,将使更多的教师避免重复劳动,少走弯路,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因此建立初中语文新课标资源库不仅对促进我校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作为一所普通完中的资源库对区内兄弟学校也是有一定利用和推广价值的。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搭建符合学科特点简洁、便于操作的资源库平台。

2.以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充实资源库,使之基本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

3. 研究探讨新课标下的网络教学模式和规律。(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

采取学校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综合运用,并在应用中改进的行动研究法。在开发和应用研究中,通过实践来验证所开发的资源库的质量,及时改进,并在资源库的支持下,研究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和规律,因此,我们还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语文资源库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06年1月至06年4月为第一阶段,主要以ftp为交流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随着运用的深入,ftp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006年5月我们搭建了资源库网站平台,http://ldfz.xhedu.sh.cn,新平台以其丰富的动态视觉,强大的使用功能、简便的操作性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点数的计算更增加了使用的积极性和奖励的参考性,使资源库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迅速发展阶段。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边建设边运用边完善的原则,成立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课题小组,明确了资源建设的规划、要求和任务,以任务驱动,以激励促进,双管齐下,推动课题的开展。为使课题研究得以深入,各备课组分别确立基于课题下的研究重点,预初为网上教案评价及修改,初一为利用资源库预习探究,初二为网上作文互评初探,初三为题库的建立与评价。同时根据教学需求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信息运用的培训,我们还多次以沙龙的形式进行探讨,以教学实践学习教育理念,以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三.           结果与分析

(一)   建立了初中二期课改语文资源库平台,各栏目内容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目前的语文资源存放在学校资源库的资料中心频道下,分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按年级进行分门别类,另外资源库还与学校论坛相链接,建立了一个平等宽松的交互平台。 

 

在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我们突出资源的实效性、运用的便捷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收集动态资源。

教育资源库最常见的是教案、图片、课件等现成的素材上,这些素材确实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思考,但一个个“死”的教案、课件不可能应对不同层次“活”的学生,教师更需要具有互动关系的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动态资源。目前我校收集的动态资源包括:课后作业(课文续写、看图作文)、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范例、综合活动中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果等等,这些动态资源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为教师研究学生状况、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提供极富价值的信息,为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2、“零件式”创建题库。

在试题库的建立过程中,我们既收集各年级月考、期中期末等综合性试卷,更以知识点为依据,进行“零件式”收集。所谓“零件式”收集就是我们按中考要求把各知识点分为文言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文等“零件”,教师把收集来的优秀资源以“零件”的方式放入相应的“仓库”,并对每一份“零件”标注难易度、使用年级,教师出题时只要按学生的实际和考核的要求选择相关的“零件”加以组合,一份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试卷轻松搞定。“零件式”资源收集的优点不仅使教师能省时、高效的完成出题任务,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并且随着资源的不断积累和运用的加强,来自资源的评价也会越来越多,出题的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二)   探索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1、基于资源库的语文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角色定位。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面对开放的共享的网上资源,教师这种优势被逐渐淡化,基于资源库的语文教学活动,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第一,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基于资源库的教学使以前传统教学中教师私藏的各类"秘籍"材料公布出来,与学生一起共同占有。老师的备课材料将不再由老师先进行筛选,而是直接面向学生,成为学生的学习材料。于是,教师的职责从传统课堂中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自主的在资源库中寻找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形成答案,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第二,教材执行者转变为教材开发者。语文课改新教材因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而备受学生的喜爱,然而新教材知识体系的不够清晰、课后训练的不够完善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网络时代的来临,弥补了新教材的这种缺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发新的教材,将课本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上海的弄堂》时,由于学生对弄堂生活比较陌生,仅靠几张旧照片根本无法理解陈丹燕笔下上海弄堂的风情和上海人的特点,为此教师上网搜寻,精选出2000余字不同角度评论上海的文章放入资源库供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经预习后,课堂教学效果全然不同,易中天、余秋雨等人或睿智或幽默的语言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多次出现学生间的思维撞击的火花,在随后的看图说话环节中,学生能自然而又恰当的融入了拓展材料中的语句进行口头作文,成为整堂课的一个亮点。由此观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执行者更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材的缺欠,增添新内容,成为教材的开发者。

2、基于资源库的语文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学资源库的网络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的理论,使之成为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绝好场所。

本学期初二年级在学习《走进鲁迅》单元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建立了鲁迅主题资源库,按课前预习、课文分析、课后练习、讨论区的教学顺序制作成网页,内容包括鲁迅生平介绍和主要作品赏析、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朗读录音、图片、各类人对鲁迅的评价、“我眼中的鲁迅”讨论区等等,提供了一个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环境。

课前预习时,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预习要求,自己到资源库中游览资料,寻求有关答案,同时形成自己的一些新问题。课堂学习时,学生通过对各种资料查阅、比较后,把更多可探讨的问题带进课堂,尽情争论,各抒己见,在质疑探讨中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后在论坛上开辟“我眼中的鲁迅”讨论区,学生结合鲁迅的作品、各类人对鲁迅的评价等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自由的发表看法。

从这一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到,利用学校资源库的有效资源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内在感染力,因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这样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基于资源库的学习使学生不再接受同一模式的塑造,培养了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形成的独立人格和人文精神将是受用终生的。

3. 基于资源库的语文教学使教学相长得以初步实现。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资源平台的建立使师生互动的形式由课内扩展到课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学期初二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的网上作文互评活动,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写完作文“有一种爱叫……”后,备课组选取了本年级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等作文10余篇放入主题资源库,让学生上网先通读所有作文,然后每个学生任选其中的一篇进行网上点评,教师最后则在网上对学生的评论加以点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特有的交互、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主要表现为:(1)网络互评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所以教师在课堂点评作文时,选取的文章数量有限,讲评的时间有限,师生的交流有限。而网络平台打破了教室里的时空、数量限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平等宽松的空间,每一位学生都能细致体会文本,并能使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仁者见仁,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2)网络互评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写作能力。网络的共享平台使学生在网上不仅看到了自己精心写下的作文点评,更看到了众多其他同学的点评,浏览的过程就是比较、学习、思考的过程,不同观点、不同角度点评的共存能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而教师适时点评,更能够给他们启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受到写作能力的点拨和启发,同时还提高了品味和鉴赏作文的能力,这对写好作文大有裨益。(3)网络互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网络虽是虚拟世界,但同样应该有情感的交流,学生的点评有热情的赞美,有委婉的批评更有对人生的感悟,如“文中把母爱体现的淋漓尽致,母亲对女儿那种关怀和理解,让我很感动,希望再接再励!” “我个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主要是突出了爱的中要,却不曾提出“和谐”之意,相信稍加改进会更加出色” “ 读了这段话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每一件事。”……

从这次有益的尝试中我们看到,利用网络平台的作文训练,有利于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的陈旧、单一、呆板训练方式。而选择网上阅读和写作具有拓展性、时效性、趣味性、科学性,信息丰富,题材广泛新颖,反馈及时的特点。它使师生间的“会话”大大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有更多的讨论、交流,甚至是不同意见的共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师生相处进入更广阔、更平等的空间,网络平台成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乐土。

四.           问题与思考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和交流,除了与市二初、龙苑等中学开展校际联动外,还分别于05年11月和06年12月承办了区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活动,以公开课《安塞腰鼓》和《上海的弄堂》为依托,在校长、教导主任、信息主管、语文教师等不同层面,以座谈、网上论坛等不同形式探讨网络资源下的教学模式和规律,有近200位教师参与了讨论,起到了一定的推广和辐射作用。

一年的课题研究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问题与思考:1.共建问题。资源库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丰富的资源来源不能局限于一所学校的教师,也需要区域内教师的共同参与,如何对海量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保存、检索管理?如何组织大量人员进行分类研究、应用研究?(这是提高应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目前教师由于考试的压力在校上网的时间比较有限,还未意识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这与将来的实践形成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探究出一套科学、实效、便利的方法措施,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2、环境问题。硬软件设备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和保障,而现在学生家里大都不具备上网条件,因此利用网上资源开展教学只能偶尔为之,难以普及。

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是我们探索、钻研、思考的过程,细细回想所获颇丰,但由于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研究难免浮光掠影,不够深入,下阶段我们将着重以某一知识点作为切入口,共同探讨,深入探究,服务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