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市二高级中学

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成长

——记一次高三年级的十八岁成人仪式

市二中学  张曦琛

背景分析:

如今学校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就是几乎99%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内容,也带来了新课题。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生在得到父母长辈加倍关爱的同时,他们却与自己的父母沟通甚少。曾有一份调查资料对9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近7成以上学生很少与父母谈心,尤其高中阶段是学生与家长最难沟通,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的一段时间。对于即将迈上人生的第一台阶——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讲,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往往会和父母的沟通更少,而家长们往往只是被动地在一旁默默关心。

我校较早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将此纳入到了学校“和谐教育”的内容之中,从高一阶段开始就展开了爱心教育、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责任之心,特别是高三阶段的十八岁成人仪式更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责任教育的契机。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高考之后还有更多的台阶在前面等待着他们,这都需要他们用热情、用责任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十八岁意味着长大,意味着责任。成长的过程中就应该学会理解和关爱,首先是对身边的人和事。因为爱就是一种责任,相信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也会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肩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十八岁的成人仪式将在爱的旋律中展开,让父母老师一起见证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理解爱、学会爱,并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去实践爱。

 

活动实施:

(一)活动安排

十八岁成人仪式的活动主题是“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学会成长,学会责任”,是高三毕业典礼“成人成才,立志报国”的前奏。活动地点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以年级大会的形式召开。参加活动的包括全体高三学生、全体班主任和部分高三教师,以及学校的党政领导和部分家长代表。

整个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爱、学会爱和引导学生实践爱为线索的,活动程序大致为:成人宣誓、校长致词、家长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家长和学生互读信件、共庆18岁生日。

(二)实施策略

1、充分动员,家校协作增进教育效应

十八岁成人仪式是高三德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活动前我们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尤其注意要让全体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此项活动,都参与到活动之中。

活动开始前,我们让全体高三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也让每位家长给自己的子女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都能在信中敞开心扉,告诉对方自己的心里话。这些信件将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和家长交换阅读。对于信中的内容我们是不可知的,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即时效果也是不可知的,但我们想借此给学生和家长之间创设一个沟通的机会,构建一个沟通的桥梁。通过家长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增进教育的效应。

2、精心设计活动环节,激发学生情感。

活动中安排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的发言,如何让不同的发言突现不同的特点,让学生在每个发言中都能有所收获,并能在一次次聆听发言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情感,推动整个活动进入高潮是活动组织中的关键。因此,我们对发言的代表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发言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尤其是家长和学生的发言更要凸现真情实感,体现学生和家长们的情感交流,烘托出活动的主题“在爱的体验中学会成长,学会责任”。

例如,我们选择了一位整个年级学生和家长都十分熟悉的家长代表,学校的课外辅导员——陆瑾同学的母亲。陆瑾在高一入学后就因身患重病而去世,虽然她未能和同龄的伙伴们共度三年的学习时光,但她和她的父母与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注重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营造

活动地点安排在学校的大礼堂,为了让礼堂中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清楚看到主席台,我们首次采用了同步转播的方式,将主席台的情况同步清晰地展现在礼堂大屏幕上,取得了很好的会场效果。在一些发言和家长、学生互读信件的特别环节,选择了悠扬感人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以体现活动的主题。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共庆18岁生日,我们事先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并查知全年级中有一位同学在当天过生日,于是她成为年级学生的代表,为大家切蛋糕送出祝愿。这不仅给她,也是给所有学生的一份成人的纪念。

4、统一着装,活动隆重又充满浓情。

整个成人仪式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教师和家长都为正装出席,这使得整个活动十分正式隆重,让学生自觉地确立成人意识。

“十八岁成人仪式”从讨论方案、环节设计,到活动准备我们都作了缜密的思考,最理想的主题活动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但其教育的过程却是不留痕迹的。因为情感的真实表露和互动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前提,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接受教育是活动的目的,“润物细无声”才能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实施效果:

这是一次成功的主题活动,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且大大超出了预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活动前的写信环节每位家长和学生都可以说是倾情投入。事后一些学生表示在此之前还从未给自己的父母写过信,这也是第一次静下心来回想和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到自己平时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不理解,很多次在写信的过程中流泪了。一些家长也谈到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成绩关注的太多,但忽视了孩子心里的想法,是孩子的信让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中除了事先安排的发言之外,在互读信件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有不少家长要求即兴发言。这是整个活动最为高潮的部分,也是真情互动的环节,家长都在信中看到了学生的长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两位学生代表的发言都谈到了“感恩”“责任”和“奉献”,因为他们在父母的信中、校领导老师的发言中感受到了无私的爱和殷切地期望。这正是我们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教会学生理解、宽容、关爱的同时,要让学生能将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延伸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在经历了18岁后真正跨入神圣而庄严的公民行列,肩负起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十八岁成人仪式,我们没有选择特殊的场所,也没有直接谈人生、谈责任,但高三学生却在这次活动中对人生、对责任留下了思考,这次活动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的本身。我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是缺乏热情,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把工作做足、做好,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家校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志同道合······”。虽然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家庭和学校是两个施教主体,但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更为重要的纽带作用,为教育创造更多的契机,提供更多的途径,并使得教育能够顺利进行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尤其面对现在日益凸现的“独生子女问题”,就必须实行家校协作情境下的教育。这次十八岁成人仪式的成功就是因为有家长们的共同参与,才会大大增进了教育效应。

其次,教育要从小处入手,让真情给教育加分。如果一个人不关爱家人,何以关爱社会;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家庭负责,何以肩负社会和祖国的重任。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身边的人或事中入手,才最贴近学生的实际,最能为学生接受。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爱是一种责任,要让学生在爱的体验中认识到“人”的意义,使其人格更加完善,精神更为崇高。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贴近学生,更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情感的,相互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真情的参与往往会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教育。

再次,沟通和理解是教育成功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沟通、理解在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两代人之间难免有代沟,但这不应该成为沟通的障碍,沟通不等于迁就,而应该是理解、欣赏和鼓励了,学生需要的是平等基础上的沟通。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像感受自己一样地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就会学会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这次活动给了教师和家长不少的启示,再次证明与学生的沟通是实现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一个能够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有用之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个大写的“人”。